大黄是老牌泻下类中药,因其药性峻利,能推陈致新,好比国家能平定祸乱,安内攘外的一员虎将,故有“将军”之名号。
中医中药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药用大黄药材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本品气清香,味苦而微涩。以切面锦纹明显、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生用,或酒炙(饮片称酒大黄),酒炖或蒸(饮片称熟大黄),炒炭(饮片称大黄炭)用。
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注意: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又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亦应慎用。
《神农本草经》:“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大黄谓之将军,以苦荡涤。又云:宜下必以苦,大黄之苦寒以下瘀热。又云:肠燥胃强,以苦泄之。大黄、枳实之苦,下燥结而泄胃强也。
洁古云:大黄之性,走而不守,泻诸实热,大肠不通,荡涤肠胃间热,专治不大便。《主治秘诀》云:性寒,味苦。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其用有四:去湿热一也,除下焦湿二也,推陈致新三也,消宿食四也。用之酒浸煨熟,寒因热用也。又云:味苦纯阴。热淫所胜,以苦泄之。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又云:腹中实热者,用大黄、芒硝。又云:大黄苦味之厚者,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
海藏云:味苦寒,阴中之阴也。下泄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藏。谓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入手足阳明经。以酒引之,上至高巅;以舟楫载之,可浮胸中。本苦泄之性,峻至于下。以酒将之,可至至高之分。若物在高巅,人迹不及之处,必射以取之也。故太阳阳明、正阳阳明,承气汤俱用酒浸。惟少阳阳明为下经,故小承气汤不用酒浸也。襟证方有生用者,有用面裹蒸熟者,其制不一。 《衍义》云。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或曰:心气不足矣,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汤,何也?答曰:心气独不足,则不当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以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两全之。有此证者用之,无不效,量虚实而用之。
丹溪云:大黄属水与火,苦寒而善泄。仲景用之以治心气不足而衄血者,名曰泻心汤。正是因少阴经之阴气不足,本经之阳气亢甚,无所辅著,以致阴血妄行而飞越,故用大黄,泄去亢甚之火,使之和平,则血归经而自安矣。夫心之阴气不足,非一日矣。肺与肝俱各受火而病作,故以黄芩救肺,黄连救肝。盖肺者阴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舍也。肺肝之火既退,阴血自复其旧矣。《衍义》不与明说,而曰热因不足而客之,何以明仲景之意,开后人之盲聩乎?
《本草崇原》大黄 《本经》谓之黄良,后人谓之将军,以其有伐邪去乱之功力也。古时以出河西、陇西者为胜,今蜀川河东、山陕州郡皆有,而以川中锦纹者为佳。八月采根,根有黄汁,其性滋润、掘得者,竿于树枝上,经久始干。
大黄味苦气寒,色黄臭香,乃肃清中土之剂也。其性走而不守,主下瘀血血闭。气血不和,则为寒为热,瘀血行而寒热亦除矣。不但下瘀血血闭,且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夫留饮宿食,在于肠胃,癥瘕积聚,陈垢不清,故又曰: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夫肠胃和则水谷通利,陈垢去则化食调中,故又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也。 《玉机真藏论》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胃气安则五脏亦安,故又曰:安和五脏。愚按:大黄抑阳养阴,有安和五脏之功,故无毒,而 《本经》名曰黄良。但行泄大迅,下瘀破积,故别名将军,而列于下品。
西北之人,土气敦厚,阳气伏藏,重用大黄,能养阴而不破泄。东南之人,土气虚浮,阳气外泄,稍用大黄,即伤脾胃,此五方五土之有不同也。又,总察四方之人,凡禀气厚实,积热留中,大黄能养阴,而推陈致新,用之可也。若素禀虚寒,虽据证当用大黄,亦宜量其人而酌减,此因禀质之有不同也。至 《伤寒·阳明篇》中,三承气汤,皆用大黄。大承气、调胃承气与芒硝同用,所以承在上之火热而调其肠胃,使之下泄也。小承气但用大黄,不用芒硝,所以行肠胃之燥结也。燥结行而阴阳上下内外皆和。今人不知伤寒精义,初起但发散而消食,次则平胃而挨磨,终则用大黄以攻下,不察肌表经脉之浅深,不明升降出入之妙义。胸隔不舒,便谓有食;按之稍痛,更云有食。外热不除,必绝其谷,肠虚不便,必下其粪,处方用药,必至大黄而后已。夫禀质敦厚,或感冒不深,虽遭毒害,不即殒躯,当一二日而愈者,必至旬日,当旬日而愈者,必至月余。身愈之后,医得居功。若正气稍虚,或病邪猖獗,亦以此医治之,此医但知此法,鲜不至死。噫,医所以寄死生,可以盲瞽不明者,而察秋毫之末乎。不思结网,但知羡鱼,耻也。旁门管窥,居之不疑,耻更甚焉。
现代药理大黄具有调节胃肠运动作用,能增加肠推动性运动,使肠蠕动亢进;并能抑制大肠水分吸收,刺激肠黏膜分泌,促进排便;所含鞣质对胃肠运动有抑制作用,可抑制肠道蠕动,阻碍胃内容物向肠道移行,引起继发性便秘。大黄在体内外对多种细菌(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毒(柯萨奇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肝、肾、胰具有保护作用,能抗肝损伤,促进胆汁分泌;保护肾功能,抑制肾炎发展,缓解肾损害;抗急性胰腺炎,能有效缓解胰腺损伤程度,加速胰腺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对血液循环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大黄炭能使循环血流速度变慢,红细胞聚集,局部血液黏滞性升高而止血;生大黄、酒大黄能改善实验性瘀血,具有活血作用。大黄及其成分单体能使尿量增多,尿钠与钾含量明显增加;此外,尚有抗炎、抗溃疡、抗纤维化、降血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
时间: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