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暂停?明确指出:2025年后,符合条件或将启动拆迁

钱柳依说事 2025-02-24 12:00:47

你是否也曾憧憬过,住在老旧小区里,有一天能被“拆迁队”相中,一夜暴富,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左等右等,拆迁的红头文件迟迟不来,反倒是墙皮开始脱落,水管开始生锈。别灰心,也别绝望!“拆迁”这两个字,可能真的要变变天了。

近几年,“拆迁”这个词汇的热度,就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一方面,老旧小区居民盼星星盼月亮,希望自家房子能赶上拆迁的末班车;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也在悄然转变,大规模的拆迁似乎不再是主流。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未来我们的老房子又将何去何从?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大方向:大规模、以房地产开发为目的的“棚改”模式,确实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国家政策导向的明确体现。早在2021年,住建部就发布了相关通知,强调在城市更新中要防止大拆大建。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以后“推倒重来”的模式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修修补补”,让老房子焕发新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原因其实很现实。一方面,继续大规模拆建,容易造成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房价波动过大,不利于民生。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压力也摆在那里。想想看,动辄上万户的拆迁,补偿款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尤其是在土地财政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更需要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

这是否意味着,以后就彻底告别“拆迁”了呢?当然不是!“拆迁”不会消失,而是会以一种新的形式存在。比如,2025年,房地产领域的三大基建目标,就与“拆迁”息息相关。这三大目标分别是: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先来说说保障性住房。这类住房,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而建的。要建新房,就得有地皮,而城市里空地有限,怎么办?那就只能通过征地、拆迁,腾出空间来。所以,未来一些老旧房屋,很可能会被拆迁,然后原地建起保障性住房,让更多人拥有安稳的住所。

再来说说城中村改造。这可是被业内人士视为新一轮“拆迁潮”的信号。去年,住建部、财政部宣布扩大城中村改造范围,从之前的35个城市扩大到300个城市!这意味着,更多的城中村将迎来拆迁改造的机会。想象一下,那些居住环境恶劣、安全隐患突出的城中村,通过拆迁改造,变成宽敞明亮的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这种基础设施,平时可以发挥商业价值,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又可以充当避难所、救护场所等。比如,疫情期间,广州琶洲会展中心迅速改造成方舱医院,就充分展示了这种模式的优势。未来,这种“多功能”的基础设施会越来越多,而建设这些设施,同样可能涉及到拆迁。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楼龄已经达到20年的老房子,未来该怎么办?难道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慢慢衰老吗?当然不是。住建部已经明确,要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在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条件。

具体来说,针对那些楼龄超过20年的老房子,未来的改造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旧改”,二是“拆迁”。绝大多数老房子,会通过“旧改”的方式来改善居住品质。这种“旧改”又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类改造、完善类改造和提升类改造。基础类改造,主要是修缮外立面、优化水电通讯等,保障居民的安全和日常生活。完善类改造,主要是增加停车位、加装电梯、增设照明系统等,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改善生活需求。提升类改造,主要是完善小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如养老院、食堂、卫生服务站等,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当然,也有一部分老房子,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还是会被拆迁的。比如,违章建筑,不仅破坏城市形象,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必须拆除。再比如,危房,如果主体结构已经严重损坏,经鉴定达到拆迁标准,也会优先拆除,以保障居民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拆迁补偿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安置房、原拆原建、货币补偿之外,还出现了“房票安置”这种新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给拆迁户发放购房凭证,拆迁户可以用这个凭证去购买新建商品房。这种方式,既能满足拆迁户的住房需求,又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所以,未来的“拆迁”,不再是简单粗暴的“推倒重来”,而是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不再是少数人一夜暴富的机会,而是让更多人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有拆迁的机会,也不要指望靠拆迁一夜暴富。政策的导向是,让更多的人住有所居,而不是制造更多的“拆迁富豪”。所以,与其把希望寄托在拆迁上,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奋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未来的城市更新,将会更加注重精细化、人性化。它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充满温度的社区,是承载着我们共同记忆的家园。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来,为建设更美好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你觉得呢?

0 阅读:13

钱柳依说事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