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口瓶,瓶口如盛开的一朵朵花瓣,辨识度极高。细脖圆肚子,胫部至底足外撇也是花口瓶的典型特征。最早见于唐朝的花口瓶,在唐宋时期非常流行,是当时主流的陈设器之一,南北各个窑口都有烧制。
净瓶,又叫军持。是古时佛教和尚们的实用水器,用来装饮用或盥洗的水。虽然被分类于瓶,但在我看来,根据它的用途和造型,更像是无柄的壶。净瓶自隋唐时传入我国,造型演变很多,有两口的(一流一注)有一口的,但其共同特征都是细颈圆腹,肩部丰满。
贯耳瓶,长着一对儿对称耳朵的瓷瓶。贯耳瓶器型在宋代最为流行,瓶颈处贴左右对称的管状贯耳而得名。春秋战国时,士大夫们饮酒时有个极其风靡的游戏,用箭投掷到一个专门的壶中,以投中多的为胜者,落败的一方就得喝酒。这用来投箭的投壶就是贯耳瓶的前身。
多管瓶,因器身肩部有多个像上耸立的直管而得名。多管瓶历史悠久,关于其用途也是众说纷纭,有说是冥器的,也有说是烛台或者插花的,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在我眼里,它就是瓷器中的怪胎,说它美,我实在是有些违心了。
琮式瓶,是宋代工匠们仿玉琮而烧制的一种瓷器器型。琮,是古时祭祀用的一种玉器,外方内圆象征着天圆地方。《周礼》记载:以黄琮礼地。这黄琮就是玉琮。琮式瓶仿照玉琮外方内圆的基本特征,只是玉琮原本是上下贯通的,琮式瓶加了个圈足和密封的底。清代时瓶身大多装饰八卦纹,所以又有“八卦瓶”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