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CBA裁判的判罚尺度、业务能力饱受诟病,错判、漏判、误判等等时有发生,但是往往都没了下文,反倒是球员胆敢质疑裁判,立马会遭至停赛、罚款等等诸多问责。久而久之,针对裁判的负面声音可谓愈演愈烈。
1月18日,CBA常规赛第32轮,青岛队在主场以99比89击败北京队,而北京队除了输掉比赛,刚刚复出的周琦恐面临追加处罚的可能性。
当时第三节比赛刚开始不久,周琦在与杨瀚森的对抗中倒地,周琦认为对手有推人动作,于是追着裁判理论,希望能得到改判,结果59号裁判黄殿奎直接走到技术台给了周琦一个技术犯规,自感委屈的周琦瞬间爆发,手指着裁判说了一些“气话”,结果自然难逃被罚下场!缺少内线核心的北京未能实现逆转。
无独有偶,类似案例在最近不到20天的时间里,已经发生两起,其中1月1日,新疆主场迎战山东,第一节5分03秒,新疆队10号球员赵睿快攻上篮得分,在对抗中被对手撞出场外,赵睿抱怨对方有明显的犯规动作,理应判罚2+1,裁判却无动于衷,情绪激动的赵睿冲撞裁判导致直接驱逐出场!
之后被CBA官方处以停赛五场,罚款10万元的处罚,新疆队主教练刘炜罚款2万元。
另外,在1月12日,新疆客场挑战南京同曦,第二节4分04秒,新疆队齐麟防守郭昊文突破犯规,齐麟对此十分不满挥拳发泄,被裁判吹罚技术犯规。
回到更衣室后,发布了一条数字39的动态,恰恰当值主裁判就是39号杨宏峰,不免让人觉得意有所指。
深夜23点,CBA针对齐麟的“不当言论”,罚款3万元,主教练刘炜,球队负责人郭舰分别被罚款2万元、1万元。
综合来看,上述三名球员确实是有犯规或者争议的情况在先,裁判的后续判罚无异于进一步激化矛盾,作为赛场秩序的维护者,理应以营造公平、有序的竞赛环境为前提,而不是麻烦的“制造者”。说不得碰不得的独断专行,日积月累大概率会招致俱乐部的集体挞伐。
在一切为了维护裁判权威的准则之下,谁来保障球员的利益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球员行为有人监督,裁判误判又由谁来负责呢?内部通报,还是不了了之?
客观来讲,国内篮球裁判口碑确实太过一般,甚至还不如足球裁判,连续无缘两届男篮世界杯执法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即便如此,CBA还是选择听之任之,为了防止国内裁判被抢饭碗,只能在季后赛部分场次加入外籍裁判。长期的固步自封助长了骄横跋扈的作风。
CBA球员水平低下是客观事实,可是CBA裁判的能力更是积重难返,不能为了维护所谓的“颜面”,让裁判成为左右胜负的主角,球员沦为陪衬,双方都有毛病,实在不能总把板子打在球员、俱乐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