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追到现在,看着小巷里长大的孩子们一个个“起飞”,就像黄玲、宋莹看到孩子们考上大学离家一样,既欣慰又感动。
然,小巷孩子们都在向不同的天空奔跑,却有一个孩子被“留”下了。
她就是老吴的女儿吴姗姗。
这个因为父亲和继母的忽视与偏心,从小就让宋莹、黄玲心疼,两个家庭都曾试图将她从原生家庭安排的命运中拉出来的女孩,开始进入“黑化”模式。
在恳求黄玲、宋莹借房子给小军准备中考得到许可后,她将诉求加码,趁宋莹回苏州之际,提出希望能让弟弟小军高中三年仍旧住在宋莹的房子里。
看到这里,七话觉得遗憾又无奈。
遗憾在于姗姗还是走上了与原著一样的命运。
她与她的父母一样,成为小巷主角团故事里的“对照组”,在其他孩子都在时代潮流徜徉时,她成为令剧中人寒心,剧外人糟心的“反面”角色。
其实七话还是更喜欢那个面对暗恋对象庄图南坚定捍卫自己的“野心与理想”,不甘命运安排一边在乡镇工作一边准备高考的吴姗姗。
她没有因为与心上人渐行渐远而心灰意冷,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公而放弃冲出枷锁的努力,清醒通透又有生命力,有着“大女主”的走向。
然,无论现实生活还是影视剧,人生好像都缺了点爽与圆满,更多的是无奈。
吴姗姗让人无奈的是,她不仅从那个可怜的孩子,变成了“可恶的样子”,还再一次验证了老祖宗那句话:升米养恩,斗米养仇。
她人生的悲剧与意难平,都来自原生家庭。
父亲软弱,继母强势,一个对孩子忽视,一个偏心亲生孩子,导致吴姗姗从小便遭遇很多不公,在成长期,甚至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正常的教育。
她的委屈,很多人都看见了,但只有善良的黄玲与宋莹伸出了援手。宋莹会在姗姗被冷漠时主动关心她,在意她的不安,黄玲会帮她缝制内衣。
在继母张阿妹公开偏心小敏抢占姗姗的资源时,虽然黄、宋没有真正插手干预,却也唯有他们曾经尝试戳破张阿妹的计划,希望老吴能重视姗姗。
可以说,黄玲与宋莹,是姗姗灰暗童年、少年里天使般存在的阿姨,如果没有这两位邻居长辈的照顾,她的成长之路,便几乎没有一丝光亮。
她也曾真心感激宋莹与黄玲。
然,多年后吴姗姗与抢了自己资源的继妹小敏和睦相处了,与继母阿张妹维系了表面关系,虽然埋怨却也心疼父亲的劳累,却对黄玲与宋玲,有了不同的看法。
在她眼中,两位长辈曾经对她的好,都成了“面子情”。
所谓面子情,便是指只做表面功夫,根本没有真心。
黄玲、宋莹对她没有真心吗?这句话无论给哪个观众看,都会觉得寒心。如果没有真心,他们根本不会管吴姗姗,照顾她,对两人没有任何好处。
想维持邻里关系,装作看不见姗姗被苛待显然更有利于他们,两人私下照顾姗姗,相当于撕开了老吴与张阿妹慈父慈母的假面,根本不利于维护面子情。
想要为自己谋利,没爹疼又被继母苛待的姗姗,也根本对黄、宋两人无益处,在当归的环境下,谁都会觉得有铁饭碗继承的小敏,比姗姗更有“前途”。
在可能被邻居忌恨、对自己无利的情况下,他们仍旧给姗姗释放了最大的善意。
而姗姗最终记住的,却是他们没有给予她“更大的善意”。
在她看来,宋莹的房子空着也是空着,黄玲也习惯了照顾读书的孩子,两人如果真心想照顾她,在自己放下尊严恳求时,就应该把房子借给她弟弟住。
可,她们凭什么呢?
宋莹与林工南下广州后,她的房子被很多人惦记着,几乎惦记她房子的人都抱着占为己有的想法,这其中,便有姗姗的继母张阿妹。
她从不吝啬借房子,可大家都心知肚明,此时的借,后面就会成为“送”的纠纷。为了保住房子不受同事人情绑架,宋莹连回来看黄玲都要偷偷摸摸。
而同一个院子里住一个准备考大学的孩子,对黄玲一家来说,不仅仅是多一个邻居的事,是多一份负担,也是多一份无法轻松活的包袱。
不仅不能随心所欲地说话、活动、看电视,还要照顾高中生的感受,随时面临被请求补课、照顾生活的压力,一个人的高考,一家人的劳累。
桦林想让鹏飞复读,鹏飞都会心疼黄玲照顾高中生的劳累与牺牲,姗姗却认为黄玲一家牺牲正常生活、宋莹借房子是举手之劳的事。
对方不愿意,她便将两个很关照自己的长辈,打成虚伪无情的人。
很讽刺,她认为对别人毫无影响的事,自己最亲的人都做不到。
老吴家此时其实早已脱离贫困线,儿子还在上初中花销不大,两个女儿都已经开始挣钱养家,他自己又赶上时代东风有大量木工外快可挣。
在经济条件上,老吴家甚至反超了庄家。
生活条件上,在姗姗住宿舍的情况下,老吴家根本不拥挤。他们不能为小军提供的只是一个“安静的环境”,比如,他们要看电视、要聊天、要有生活噪音。
这些,亦是庄家会存在的。
亲生父亲和继母、姐姐都无法为小军上高中做出的生活牺牲,姗姗却希望庄家人做出来,甚至还是冒着宋莹房子可能被侵占的风险做出来。
这怎么能不让人觉得讽刺呢?
可在现实生活中,姗姗这种想法,又是很多被他人给予善意的人,经常会产生的。
她不会因为弟弟上不了高中更加恨父亲、继母,因为她的父亲与继母一直没有给予她善意,她也不会请求父亲与继母做出牺牲,因为她知道对方不会答应。
而黄玲与宋莹,在她眼中是给予自己善意的人,是可以被自己“可怜”状态打动的人,有了这个基础,当她产生更多渴望时,感恩,便会被依赖替代。
因为人性是自私的,当人处在一个自己绝望的困境时,便想抓住他们以为的“救命稻草”,就像鹏飞的妈妈桦林。
她知道黄玲抚养鹏飞多么辛苦,可在儿子的前途与嫂子的辛苦面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嫂子,选择了让庄家唯一愿意帮助她的人陷入辛苦。
在张阿妹与老吴强迫姗姗考中专时,林工曾经劝说黄玲、宋莹不会插手此事,他认为如果他们这些外人不能供姗姗读大学,便不要干预别人的家事。
这番话,在姗姗“黑化”后含金量更高了。
事实证明,当初想插手但最终收手的他们,的确被姗姗记恨了,不是姗姗不懂邻居们的善意,而是她,已经习惯了依赖邻居们的善意。
善意永远会给予别人温暖,但善意,有时候不一定能收获善意。
吴姗姗如今的人物走向,很工具化,因为她的“黑化”太常见了,但某种意义上来说,常见也是因为现实中类似的案例,实在太多。
她和鹏飞的人生经历,放到现实生活中,其实都更可能走向这种结局,客观来说,《小巷人家》有一个没钻进牛角尖的鹏飞,已经挺理想化了。
面对吴姗姗,只能希望她能在偏激之路上早点清醒,命运不公是人生常态,想要打败不公的命运,需要我们与天斗,而不是与善意相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