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是志愿军第九兵团的痛,由于缺乏御寒物资,众多指战员长眠于此,非战斗伤亡比战损还要多,一时间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也遭到众多议论。
最开始中央也想过让宋时轮带着兵团回国休整,但宋本人态度坚决,希望能继续留在朝鲜,打一个翻身仗。组织被其热情打动,批准了这个请求。
第五次战役,恢复元气的宋时轮带着第九兵团再上战场,他们不愧是三野的精锐,吸取教训后打进攻得非常出色,成为参战的三个兵团中的最优者。
然而后勤始终是困扰着志愿军的难题,无力前行后部队只能选择后撤,宋时轮暗道一声可惜。
他没想到的是,这次美军也改变了战术,有一支突击力量迅猛地插到了他的身后,准备一口吃掉第九兵团。
这次危机比起长津湖更加严峻,幸好,关键时刻曾质疑过宋时轮的58师师长黄朝天站了出来,在华川顽强阻敌,让第九兵团大部得以安全撤退。
宋时轮听闻这个消息时,也忍不住抚案大赞三个“好”字!
一、初战不顺,临时调整,宋兵团立功
第五次战役发起前,志司是比较乐观的,第三兵团、十九兵团刚刚入朝是生力军,第九兵团补充完毕正欲“雪耻”,上下锐气可用,彭老总便在首次兵团级别会议上提出一个作战目标——吃掉包括美3师、美24师、美25师在内的敌人五个师。
大部分跟美军交手过的干部都觉得这太激进,但第三兵团实际指挥者王近山听后放出豪言:第三兵团肯定能消灭美军一个师、保证活捉5000名美军俘虏。
如此态度让彭老总很高兴,决定由第三兵团来打主攻,具体安排是重点进攻西线,以王近山第3兵团正面突击,宋时轮第9兵团、杨得志19兵团从两翼配合。
三部合围,把敌人兜住打歼灭战。
4月22日,战斗打响,第三兵团本来是要用一个夜晚歼灭面前的土耳其旅,随后包围歼灭第二梯队的美军第三师,再跟兄弟部队配合消灭两翼的美24师、25师。
但第三兵团失误连连,第一个晚上仅歼灭土耳其旅300余人,天亮后担心美机轰炸选择暂时撤出战斗。他们一撤,敌人也撤,这种不顾阵地的作战方式让第三兵团傻眼,只能立即去追。
然而两条腿怎么跑得过四个轮子,接下来的战斗乏善可陈,基本是一路跑、一路追、一路炸,打到4月29日,别说歼敌五个师,连一个团都未建制歼灭,第三兵团伤亡还比敌人大很多。
彭总一看这样下去不行,连忙进行调整:杨得志兵团佯攻汉城,吸引美军注意;王近山兵团在中间猛插,将东、西两线的敌人分割;主攻改由宋时轮兵团和朝鲜人民军担任,重点攻击南朝鲜军的防线。
此法收到奇效,南朝鲜第三军团迅速崩溃,装备基本都扔给了志愿军,让宋兵团得到极大补充。
击败面前之敌后,宋时轮继续南推,没有敌人能拦住他们,麾下31师91团甚至打到了三七线以南的下珍富里。整个第五次战役就数第九兵团获得的战果最大。
可惜的是,打到这一步,志愿军的后勤已近极限,一线部队出现断粮的情况,不少指战员啃着树皮、嚼着草根,等待下一步命令。
即便形势大好,但物资送不上去也没办法再打,彭老总无奈下令“春季攻势到此结束”,各部转移回三八线以北休整。此时,真正的危机悄然降临。
二、美军反攻,机动穿插,华川险陷落
自李奇微来到朝鲜后,美国人就察觉到志愿军补给的弱点并总结出“礼拜攻势”,其前线指挥官范弗里特见志愿军在占优的情况下停止进攻,明白这是后勤出了问题。
于是命令美骑一师七团突击队、美25师“德尔温装甲支队”,美10军“牛曼尖兵”特遣队等重装甲部队迅速向志愿军后方进攻,“联合国军”其余十三个师紧跟着逼近。
这本是志愿军拿手的穿插包围,被美军活学活用,其高机动性还让战术威力增大数倍,短短几天就将局势搅乱。
范弗里特将反击的重点放在东线,让美第9军前去占领春川、华川,形成突破后,迅速分割志愿军东、西线联系,随后向两翼卷击,重点包抄东线的第九兵团和朝鲜人民军。
5月27日8时,美军先头部队17团占领华川。这个情况,正在组织撤退的第9兵团和朝鲜人民军并不了解,但很致命。
第9兵团的27军和12军及朝鲜人民军先前在麟蹄、县里等地区与尾追的美第10军展开激战多日,人员、物资损耗非常大。
光一个美第10军应付就够吃力了,如果退路还被占据,那就要面临灭顶之灾。要是让美第9军在华川站住脚,其将与美第10军就会形成一个包围网,东线志愿军和人民军共5个军将难以挣脱。
东线这边打完,美军还能继续去包围西线,那已极为疲惫的志愿军,只能一退再退。这是抗美援朝中最危险的局面。
在美军战史《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潮起潮落》里,就有这样一句:“一群迷茫的中国人四处寻找着出路”。后来很多美国学者在研究这段历史时分析过,这是美军赢得战争胜利的唯一机会,差那么一点就成功了。
而差的那么一点,是志愿军王牌58师没得到命令的情况下,勇敢做了奉献自我之事。
三、临机决断,力挽狂澜,黄朝天大勇
华川是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东线的后勤中心,有很多兵站基地和伤兵医院,战前未预料到美军会功至此处,因此并未配备多少作战部队,让美军在27日晨迅速就攻入城中。
或许是天不负志愿军,美军对华川发起进攻时,58师刚刚通过华川往金化而去。走在队伍后方的师长黄朝天听到周围都是美军炮声,连忙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并让侦察员回去看看情况。
师里面对此感到不解,说我们是得到命令往后方休整的,再过一天抵达金化就安全了,干嘛停下来?
黄朝天耐心解释,华川的情况不明,这是我军的退路,如果被占,后方的第九兵团、朝鲜同志以及兵站、伤员、医护都跑不了,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一定要知道华川安全再走。
没多久侦察员回来了,但却是最不好的消息——华川城内发现美军的坦克和步兵,估计已经失陷。众人面面相觑,怎么办?自身已经安全,还返回去打吗?
目前部队疲惫、粮弹紧缺,还能经得起一场大战吗?而且没有上级命令,打赢了还好说,打输了怎么办?谁来担这个责?
一连串的问题让师长黄朝天内心烦躁,不过只是短暂思索后还是决定——打!如果58师不打,后面的第三兵团12军、第九兵团27军、朝鲜人民军的三个军团等部共十余万同志的性命就危险了。
为了大局,只能牺牲小我,黄朝天连忙进行清点,此时58师只9000余人,机枪弹仅剩一半,迫击炮和火箭筒的弹量也消耗了三分之二,火炮只有40门。
敌人却有包含美7师、美24师和南朝鲜第6师团在内的共3.3万人,另有270辆坦克和550门火炮,纸面实力差距悬殊。但英雄就是英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5月27日下午,58师反击华川得手,为12军打开退路,救出伤员300余人,暂时稳住阵脚。
随后部队采取“火力前重后轻,士兵前轻后重”的配置,让主力守在高地,其他的少数兵力扼守公路两侧山头的关键要点,利用山地层层设防,形成梯次防线。
美军战史《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潮起潮落》里也记录了“(志愿军)20军一个师在阻击(我们的)进攻,敌人通向安全的大门敞开了”。
28日,美军主力到达,打得格外猛烈,58师一线的两个团相当吃力,黄朝天只能紧急投入预备队,全力遏制美军的攻势。因为有58师的流血,后续的志愿军、人民军才得以脱离险境。
58师在华川坚守13天,让美、南朝鲜联军仅前进8公里。这支志愿军的精锐始终保持血性,在6月6日这天,172团3连还反击成功,在425高地全歼了美军的一个连,敌众我寡、血战多日,仍能以一个连歼灭敌一个连,这个实力令人惊讶。
战至6月8日,60师赶到华川接替防御任务,美军唯一一次能赢得战争的机会就此破灭,其哀叹道:第9军虽然努力冲向目标,但为时已晚,被第10军追赶的中国人跑了。
58师不辱使命,并且在对战的过程中,他们多次对兄弟部队施以援手,12军、27军落单的医务人员、伤员都被58师带回,华川的兵站和医院幸存人员,也被他们安全转移,堪称奇迹。
彭老总看到战报后连连夸赞:这支部队能打硬仗、恶战,能突击又能顾全大局,是一支作风很硬的好部队!不愧是粟裕带出来的精锐。宋时轮也连喊三个“好”。
值得一提的是,长津湖战役后,黄朝天曾经当众抱怨过宋时轮不会打仗,这话还传到了宋的耳朵里。
不过宋时轮没有惩罚,而是亲自到58师师部去向黄朝天解释部队的困难,黄朝天从真挚的话语中理解到兵团的艰辛处境,最终没有再责怪。
宋时轮作为兵团司令员,要处理一个“骂”自己的师长还是很容易的,但他选择了宽容,用更好的方式去提升士气。此举在几个月后的第五次战役,挽救了自己,一个非常好的因果。
第五次战役有两大阻击战并称“西有铁原,东有华川”,从知名度来讲,铁原要高,但论重要性,其实华川更甚。
即便63军在铁原阻击战中失利,志愿军还是会有部队在纵深进行防御;但如果58师没在华川挡住美军,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整个东线都可能崩溃。
志愿军司令部首长们也是这样看的,华川阻击战58师共有11人获得志司授予的“战斗英雄”称号,整个抗美援朝只有上甘岭可以媲美,超过了铁原阻击战。
至少在志司层面,华川阻击战的重要性要胜过铁原。宋时轮这次遇险,还好有黄朝天挺身而出,否则他遭受的议论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