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亲戚带着他的两个孩子到我家玩。由于隔了一段时间没见,我发现两个小家伙又长高了一点,精精神神、结结实实的,看着让人心生欢喜。
聊了一会儿,要到午饭时间了,我就留他们在家吃个午饭。
吃完午饭,亲戚恰好有点事要出去一下,他说先把小孩放在我家,等他办完事回来接他们。我说行。两个孩子,一个六岁,一个四岁,也不用大人怎么管,自己会玩。
亲戚走后,我就在厨房收拾,两个孩子在客厅玩。听到他们不时地传来“咯咯”的笑声,我都羡慕了。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孩童,真好。收拾完,我就有点困了。我需要午睡一会,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我问孩子们需不需要去睡一会儿?孩子们说不想睡。我说:“那行,那你们在客厅玩,这里有书,有玩具,你们随意玩,阿姨要去睡一会儿,有事你们来叫我。”他们都点点头,答应了。
我环顾了一下客厅,没什么危险的东西。我关上厨房门,反锁了大门,就进卧室去睡了。在卧室里,我还能隐隐听到两个孩子欢快的笑声。
不到半个小时,我就起来了,走到客厅一看,天呐,一片狼藉。这就是一个还没有收拾过的战场:地上乱七八糟扔的是布娃娃,玩具,书,甚至连花瓶里的花,都拿出来丢到地上了。
我呆住了,一下子不知说什么好。两个孩子此时还在沙发上蹦蹦跳跳,不时地发出哈哈的笑声。真是看着让人哭笑不得。过了一会儿,我走上前去,温和地对他们说:“你们在沙发上面跳,小心摔下来。快下来,跟阿姨一起,我们来把这地上的东西,放到它原来的地方去。”
谁知两个孩子根本不理我,他们相互打闹着,笑着,跳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正好这时,亲戚回来了。他一看我家这个样子,满脸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哎呀,不好意思,把你家搞得这么乱。”说完就走上前去,朝两个孩子的屁股上打了两巴掌。我赶紧拉住了他。
后来,亲戚走了,我也陷入了沉思,这俩孩子就是所谓的熊孩子吧?为什么会有熊孩子?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呢?
我想了一下,家里会养出熊孩子,原因大概是以下三点:
一、家庭的问题
首先,是因为教育不当。
当孩子出现熊孩子的行为时,家长可能因为溺爱,没有舍得阻止他们,任他们为所欲为,渐渐地就成了一种习惯。
或者走另一个极端,家长没有耐心,看到熊孩子的行为,一上去不是打就是骂。孩子没能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错在哪里,打骂过后,他们依然我行我素。
其次是因为父母爱的缺失。
有一种父母,他们不会表达爱,或者忙于自己的工作,跟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们觉得自己被忽视了,所以故意制造出种种破坏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还有一种可能,父母在外地务工,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照顾。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就会出现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来表达内心的不满。
二、孩子本身的问题
有些孩子患有多动症。但父母忽视了,没有及时发现。多动症的孩子,很容易被家长误认为他只是调皮捣蛋而已。
另外就是孩子本身精力过于旺盛。家长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来释放他们的精力,他们就会表现出乱翻东西,搞破坏,来发泄自己多余的精力。
三、成长环境的因素
如果孩子长期生长在一个糟杂混乱的环境里,周围的一切让他无法静下心来,也会导致他调皮捣蛋搞破坏。
还有,就是他身边的人,如果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发起脾气来,乱摔家里的东西;或者家里的东西乱丢乱扔,孩子耳濡目染,慢慢地就学着他们的样,也会不顾及别人,任性而为。
找到了熊孩子发生的原因,要对付他们就很简单了。
首先,注重家庭教育。
当孩子出现熊孩子行为时,父母不溺爱不纵容,坚决制止。教育孩子时温柔坚定,不随意打骂孩子,正确引导,对孩子多点耐心和信心,相信孩子一定能改掉这些不良行为。
其次,父母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给予他们足够的爱,让他们感受到爱,从源头上杜绝熊孩子行为的发生。
第三,家长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第四,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生长的环境,家里干净整洁,东西摆放有序。多让他们和一些性情温和,性格文静的孩子交朋友。
第五,如果孩子患有多动症,家长就应该带她上医院接受治疗,采取医学干预手段。
第六,如果是属于精力旺盛的孩子,家长可以陪他多参与一些户外运动,以消耗他的体力,释放他的能量。比如学游泳,跳舞,球类运动等等。
熊孩子不是天生的,只要我们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相信熊孩子也会成为人见人爱的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