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红丸案”为何会成为明末三大悬案之一,背后隐藏什么秘密?

大嘴说史 2023-12-15 15:38:20

众所周知,明光宗朱常洛仅在位二十九便匆匆逝去,成功荣获明朝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称,因此又被后世称为“一月天子”。

历史上,对朱常洛之死的描述仅是一句“纵欲过度”草草概括,而他真正的死因始终是一个秘密,据记载,他死前曾多次服用一种名叫“红丸”的药物,因此明光宗之死又被称为“红丸案”,这一案件与“梃击案”、“移宫案”合称“明末三大案”。

真相果真如此吗?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红丸案”背后疑点重重,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历史,来看看“红丸案”背后的真相吧!

视线来到我们本次案件的主角朱常洛身上。

朱常洛,明神宗朱翊钧长子,他的母亲本是神宗生母李太后宫中的一名王氏宫女,但因无意中获得了神宗的临幸,故产下了朱常洛。

母亲王氏的身份低微,朱常洛在出生时便不得神宗的喜爱,明神宗更是不愿承认他的长子身份,但碍于生母李太后的面子,而自己又多年无子,神宗无奈之下,只得被迫将宫女王氏封为恭妃,并将她的儿子取名常洛。

只可惜,朱常洛从出生起便不被承认的身份,昭示着他往后的成长之路必然分外艰难,而事实也果真如此。

仅两年后,神宗宠爱的郑贵妃便为其生下了皇二子朱常溆,神宗立刻将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个孩子身上,只可惜,他很快便夭折了。

过,神宗对郑贵妃的宠爱丝毫不减,又过了两年,郑贵妃为他诞下三子常洵。也就是自这时起,郑贵妃开始为自己的儿子谋划太子之路。

按照祖制,神宗理应将自己的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但因对郑贵妃的宠爱与承诺,他迟迟不愿立太子,时间就这样来到了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偏心”的行为终于招致了朝野群臣的不满,他们联合上书抗议,矛头直指郑贵妃。一场声势浩大的皇储争议轰然而至。

终于,在同年十月,神宗终于顶不住压力,将朱常洛立为了太子。

常洛成为太子之后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不仅面临着随时被自己的父亲换掉的危险,还经常遭到郑贵妃一党的“暗算”,几次都差点丢掉性命,而神宗即便知道郑贵妃的所作所为,却依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直到公元1620年七月神宗驾崩,朱常洛才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登基为帝。

失去了神宗的宠爱,此前曾多次暗算朱常洛的郑贵妃慌了,特别是在之前的梃击案中,朱常洛早对她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

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郑贵妃赶紧讨好新帝,向他进献了八位美女。本就好女色的明光宗逐渐沉迷于美色中无法自拔,身体状况急转之下,登基后仅十天,就一病不起。

就在光宗慌忙召内官崔文升诊治之时,崔文升却并未按传统方法给他用药,原来,这个崔文升原本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受她的指使,他不断给光宗使用去热通利的泻药大黄,导致其服药后腹泻不止,身体更加虚弱。

此时,鸿胪寺丞李可灼号称有仙丹要献给光宗,这就是我们提到的“红丸”,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光宗在安排好自己的后事后,于公元1620年八月二十九日中午时分服下了丹药,当时的他感觉良好,自以为丹药有奇效,于是不顾群臣反对,在傍晚时分又服用了第二颗,哪曾想,就在第二天的凌晨,便突然驾崩了。

其实,这个所谓的“红丸”,是用妇人的经水、秋石、人乳、辰砂调制而成的,性热,刚好与此前崔文升所用的大黄药性相冲,身体本就虚弱的光宗连续服了这两种药,身体无法承受,便暴毙而亡,年仅三十九岁。

0 阅读: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