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词抚慰心灵,让心灵栖息诗词!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他是唐皇室远支,然而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他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
创作背景
唐贞元、元和之际,京都贵族赏玩牡丹成风,为此挥霍大量金钱。《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李贺写下这首诗对此事进行嘲讽。

诗句欣赏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劚春草”:不直写牡丹,以“莲枝”“秦蘅”陪衬,点明牡丹开放时节,暗示当时昏浊的社会风气。“走马驮金”写出王公贵族争购牡丹的狂热,“驮”字表现出重金与“春草”的反差,“走”字透露出抢购时的热闹场面。
“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写对牡丹的精心培植,“水灌”“香泥”“却月盆”,分别体现出养花者急于赏花的心情、照料的精心及花盆的别致,衬托出花的娇贵,“一夜绿房迎白晓”则写出牡丹花开的迅速。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描绘王公贵族赏花的场景,美女醉语喧哗,而牡丹花瓣飘散,蜂蝶离去,“美人”与“晚华”等形成对应,渲染出醉生梦死的气氛,暗示出牡丹花与歌女都不过是贵族的玩物。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以拟人的手法写牡丹被遗弃,“罢承恩”三字使牡丹有了人的情感,象征着老一辈贵族的失势,新一代贵族失去当权者的宠爱。
“楼台月明燕夜语”:通过设问,描绘出贵族青年男女的荒淫生活,“眠”字勾勒出其丑态,揭示其肮脏的精神世界,增强了批判的犀利性。

有趣故事
传说李贺才华横溢,他作诗非常刻苦,常常骑着毛驴,背着锦囊,随时随地将想到的诗句记录下来。有一次,他写《牡丹种曲》时,为了更好地描绘牡丹和贵族们的生活,特意去观察贵族们种植和欣赏牡丹的场景。他看到那些王公贵族们为了得到珍贵的牡丹,不惜花费重金,而对牡丹的照料也是极尽奢华。回来后,他便将这些所见所闻融入诗中,才有了这首寓意深刻的《牡丹种曲》。这个故事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李贺创作时注重观察生活,善于从现实中汲取灵感的特点。

图片来自网络,有侵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