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互联网,有个笑话,几十年里中国的军工产业就像在摸索着过河一样。从小到单兵武器、装备,再到航母和五代机,咱们的军工都是在学习美国那些军工巨头的思路,不断发展和创新。不过,风水轮流转,世事难预料。现在看来,未来几年搞不好美国军工也得向中国学习了。最近美国《海军新闻》报道说,通用原子公司打算研发一种新型的无人机发射系统,这系统可以装在各种舰艇上使用,听着就挺唬人的。
乍一看这事儿好像挺高大上的,实际上不就是跟咱们中国海军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差不多吗?看来通用原子是打算紧跟咱中国的步伐,给一些西方国家的现役舰艇安装个能让固定翼无人机起飞的电磁弹射拦阻装置,免得让中国海军把他们甩得太远。有关这项计划,通用原子电磁系统公司的战略发展副总裁加里·霍珀最近在接受《海军新闻》采访时透露,这种弹射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渐流行。他表示,他们正在研发一种在海军舰艇上占据空间小的弹射系统,主要应用区域集中在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也在考虑范围内。啥也不说,通用原子还晒出了可能会加装无人机电磁弹射装置的一些舰艇,首批名单可是包括了英国皇家海军45型驱逐舰、“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日本的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还有海上远征基地舰,真是瞅着挺有意思的。
那么这套专门用来发射无人机的系统到底有多大呢?霍珀提到,这家伙仅需占用4英尺×2英尺的空间,换算过来就是差不多1.22米×0.60米。这尺寸和通用原子给出的舰艇安装示意图明显不太搭,所以咱们推测可能是说的电磁弹射系统的核心部分,像滑轨这种占地方的配件得另外算。通用原子还特意强调,这个弹射装置“主要考虑发射无人系统”,并不是专门给航母发战斗机和支援机用的。如果这么说的话,通用原子这套电磁弹射系统看起来就有点不搭嘎了。其实,这种不搭是针对不同舰船类型来说的,像45型和远征基地舰上装上去也勉强能接受,因为这些军舰本来就没法发射其他的固定翼舰载机。往上加个无人机电磁弹射系统嘛,无非就是花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进行改造,找点技术人员上船上操作就行了,或者美国和英国海军也可以挑一队水兵去专门培训,一两个月也足够了,掌握这些技术还算轻松。
把电磁弹射系统装上“出云级”和“伊丽莎白女王”号,这事儿就显得特别不合适,甚至可以说有点怪。你想啊,这俩舰本来就是用来垂直或滑跃起降固定翼舰载机的。现在还特地加上一套电磁弹射系统,专门为无人机服务,虽然占用的空间小,但这就有点儿重复功能了。更何况,到了那时候或许还得额外搞一套供应和运作的制度,这对整体的作战效率能有什么实质帮助呢?实在没必要啊。最近这几年,通用原子对舰载固定翼无人机的起降技术表现得还真是蛮感兴趣的。2023年11月,他们用“莫哈维”无人机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上起飞,展示了相当了得的短距起飞能力。接下来,2024年他们又成功展示了改进版“灰鹰”STOL无人机能在韩国海军的“独岛”号两栖攻击舰上起飞,之后又稳稳降落到地面机场。换个角度来看,拿这个跟076的设计比,有点儿扯,但偏偏这个计划是在四川舰下水后才曝光的,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谁让中国走在前头呢?这也就难免被人拿来做文章了。
还有个细节真是让人琢磨,那就是通用原子公司和霍珀这俩家伙,居然没透露这个改装计划到底啥时候动工,啥时候能完工。这个保密水平,嘿,真是让人感到好奇啊!这是不是表示通用原子对自家在电磁弹射技术上的底气不足呢?这个就难说了。一方面,通用原子在电磁弹射这个领域也算是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老手,毕竟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上用的电磁弹射器可是出自他们的手。可另一方面,福特级的电磁弹射器故障率那可是让人担忧,早些年的测试显示故障率高达1272,也就是说每弹射272次就得出问题一次,而他们设计时的故障指标是4166次。到了2022年,经过一番修理,虽然表现有点改善,大约400次就会出一次问题,但和目标比还是差得远呢。
通用原子这次推出的这款专门为小型轻量级无人机设计的电磁弹射器,背后原因可想而知。除了想为美国海军和盟友们积累更多关于弹射舰载固定翼飞机的经验之外,也算是在尝试从简单的电磁弹射器入手,重新理清思路,找出为何福特级的电磁弹射器不合格的原因。不过,最终能不能在四川舰之前搞出一套完整的、真正有用的固定翼无人机电磁弹射能力,这可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