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味料龙头海天味业,正在考虑近期将产品出厂价提高5%。
大哥要涨价,二哥、三哥、小弟,和经销商、渠道商纷纷拍手叫好。
因为龙头大哥涨价后,同赛道上的其他企业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涨价了,经销商、渠道商也可以跟着提价,大家的利润都增厚了。
酱料调味一哥
海天味业是国内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前身是1955年由佛山25家古酱园组成的“海天酱油厂”,2014年2月于A股上市,产品覆盖酱油、耗油、调味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火锅底料等众多品类,到2020年已是年营收超200亿元、全国范围内品牌影响力最大的调味品公司。
海天以酱油起家,酱油一直都是海天最重要的营收利润来源,在2021年上半年时,酱油业务收入占比达到59.73%。不仅如此,海天酱油系列也是连续20多年国内市占率第一的产品。
同时,大单品能力出众的海天,还打造了拥有年销10亿元以上单品的耗油、调味酱系列。2021年上半年,这两个国内销量领先同行的产品系列,占海天营收比重分别达到了18.14%、12.56%。
而同在2020年,主营酱油、食醋、料酒的千禾味业年度营收16.93亿元,中炬高新的调味品业务年度营收49.30亿元,这两家仅次于海天的酱料类调味品上市公司的调味品销售规模要小得多,恒顺醋业、加加食品、天味食品等其他调味品上市公司的调味品销售规模也都远不及海天。
提价在路上
历来调味品企业提价,原材料成本上升往往都是主要原因。
海天曾在2010年底、2012年9月、2014年11月、2017年1月提高过出厂价格,其中,除2014年11月是为提升渠道利润空间之外,其余几次都是在酱油核心原材料黄豆价格持续大涨背景之下进行的。
而自2020年至今,豆一(非转基因大豆)期货价格已经大涨53.22%至2021年9月28日的5919元/吨。随黄豆价格大涨,海天酱油产品毛利率从2020年的66.28%大幅下降到了今年上半年的59.73%,产品整体毛利率从2020年的42.17%大幅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39.31%。
成本压力抬升之下,企业通过提价转嫁成本的内在动力自然不断增强。
一般来说,产品提价容易降低终端消费需求,但适当的提价对海天终端需求的影响其实是比较小的。
酱料类调味品具备刚需属性,消费者通常能够接受其合理的涨价。回看海天历次提价之后,企业的营收利润增长趋势依旧向好,同时销售毛利率改善明显。
另外,在成本压力之下,行业龙头选择提价,其他企业往往会跟进,如此一来,海天如果选择在这一轮黄豆涨价周期里提价,其所需承受的市场份额流失风险也比较有限。
所以,从时机上说,海天现阶段提价既有利于遏制毛利率下滑,也无需因此承受大的终端需求流失风险。
尽管海天前几天公告说是否提价正在评估中,但下滑的毛利率正在加重着提价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