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是最常见的肿瘤临床症状之一,已被称为第五个生命体征。 一、癌痛治疗的重要性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癌痛会增加患者的躯体及精神压力,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二、癌痛病因、发生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 肿瘤性因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因素所致; 3. 非肿瘤性因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 (二)癌痛发生机制与分类 1. 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前者是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又可分为躯体痛和内脏痛。后者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 2. 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 三、癌痛评估 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四项原则。 (一)常规评估 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相当于NCCN指南中的癌痛筛查。常规评估应在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评估时注意排除肿瘤急症所致的疼痛。 南方医科大学番禺中心医院医务处 (二)量化评估 是用量化标准来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重点评估最近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量化评估也应在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NRS)、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三种方法。 (三)全面评估 对疼痛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应在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在止痛治疗3天内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2次/月。 (四)动态评估 持续、动态评估疼痛症状变化情况,并记录用药种类及剂量滴定、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动态评估应贯穿整个癌痛治疗过程中。 四、癌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