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赞,这位《水浒传》中的独特人物,一生命运多舛,皆因他那令人咋舌的外貌。他 “面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这样的长相,任谁见了都难以忘怀 ,也注定了他坎坷的人生道路。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他因连珠箭赢了番将之后,郡王爱其武艺,将他招为郡马,本以为是平步青云的开端,可郡主却因他的丑陋,心中满是嫌弃,最终怀恨而亡。这段婚姻不仅让宣赞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更让他在仕途上备受冷落,不得重用,只能屈居步司衙门防御使保义这样的小官,“丑郡马” 的绰号也成了他一生的标签,时刻提醒着他这段不堪的过往。
人物初登场:怀才不遇,举荐关胜宣赞的命运转折,发生在梁山攻打大名府之时。彼时,梁中书向蔡京告急,蔡京召集枢密院官员商议对策。宣赞虽身处低位,却心怀壮志,他深知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于是挺身而出,向蔡京举荐了自己的好友 —— 蒲东巡检关胜。在他眼中,关胜有 “上将之才”,若能领兵出征,必能解大名府之围,同时也能为自己寻得一条出路 。
蔡京采纳了宣赞的建议,任命关胜为领兵指挥使,郝思文为先锋,宣赞为合后,让他们率领一万五千兵马征讨梁山泊。这一任命,让宣赞看到了一丝希望,他渴望在这场战争中证明自己,摆脱 “丑郡马” 的阴影,赢得他人的尊重。
征讨梁山:对阵花荣,兵败被俘关胜、宣赞、郝思文率领的官军与梁山军的战斗一触即发。宣赞作为先锋,率先出马,与小李广花荣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花荣的箭术举世闻名,“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进寒星”,但宣赞毫不畏惧,凭借着精湛的武艺和敏捷的身手,接连躲过了花荣射来的两箭,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然而,花荣毕竟技高一筹,第三箭射中了宣赞的背后护心镜,宣赞虽未受伤,但也深知难以取胜,便驰马归阵 。
随着战斗的深入,梁山军师吴用施展妙计,派呼延灼诈降关胜,诱其劫寨。关胜中计,被引入梁山的埋伏圈,最终被活捉。宣赞在这场战斗中负责接应关胜,面对梁山大军的围攻,他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秦明和孙立联手活捉。郝思文也未能幸免,被扈三娘擒获。
宋江深知关胜、宣赞、郝思文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亲自为三人解开绳索,以礼相待,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对他们的敬重和招揽之意。宋江的诚意打动了宣赞,他看到了梁山好汉们的义气和志向,意识到梁山或许是自己真正的归宿,于是决定归降梁山 。从此,宣赞成为了梁山的一员,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梁山岁月:屡立战功,排定座次归降梁山后的宣赞,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他的武艺和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梁山,他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战役,每一次都全力以赴,为梁山的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 。
二打大名府时,宣赞与关胜、郝思文一同担任前部先锋。他们兵至飞虎峪,与守将索超、李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混战。宣赞挥舞着钢刀,在战场上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他的勇猛让敌人闻风丧胆。宋江趁机驱军掩杀,大败官军,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这场战斗不仅展现了宣赞的英勇无畏,也让他在梁山兄弟中赢得了尊重和信任 。
三打大名府时,吴用精心调拨八路军马,宣赞与关胜、郝思文隶属第三路。他们在战斗中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为攻破大名府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名府之战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梁山在江湖中的地位,也让宣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
攻打凌州时,宣赞与郝思文由于轻敌冒进,不幸被单廷珪、魏定国擒获。在被押解上京的途中,他们路过枯树山,幸运地被李逵、鲍旭、焦挺救出。死里逃生的宣赞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反而更加激发了斗志,建议鲍旭尽起山寨兵马,并力攻打凌州。五人趁关胜在南门与守军作战之际,从北门偷袭,一举夺取了凌州。这场战斗的胜利,充分体现了宣赞的智谋和勇气,他在困境中能够迅速调整战略,转败为胜,令人钦佩 。
攻打东昌府时,宣赞出马迎战张清。张清的飞石绝技名震江湖,他曾用飞石连败梁山一十五员大将,令众人闻之色变。然而,宣赞毫不畏惧,毅然冲向战场。尽管他最终被张清的飞石击伤嘴边,负伤落马,但他的勇敢和顽强精神却赢得了众人的赞誉。他在面对强敌时,毫不退缩,敢于挑战,这种精神正是梁山好汉所具备的 。
梁山排座次时,宣赞凭借着自己的武艺和战功,排第四十位,星号地杰星,担任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与关胜、徐宁、郝思文一同把守正东旱寨。这个排名是对他在梁山表现的肯定,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他成为了梁山的核心成员之一,肩负起了保卫梁山的重任 。
南征北战:战功赫赫,饮马桥殉国梁山受招安后,宣赞迎来了人生中又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他随宋江南征北战,将自己的热血与忠诚洒在了广袤的土地上,为梁山的荣耀续写了新的篇章 。
征讨辽国时,宣赞随关胜攻破太乙混天象阵中的土星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他与郝思文、柴进、李应等人紧密配合,如同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杀尽了兀颜光身边的羽翼,为关胜创造了绝佳的机会,最终使关胜得以成功杀死兀颜光,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场胜利不仅彰显了宣赞的英勇善战,更展现了他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作用 。
征讨田虎时,宣赞与郝思文、吕方、郭盛一同镇守晋宁。他们肩负着保卫城池的重任,日夜坚守,不敢有丝毫懈怠。后来,他又随卢俊义兵出汾阳城,与田彪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宣赞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如入无人之境,他亲手杀死了索贤、党世隆、凌光三将,追奔十里,为宋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战斗结束后,他又留镇汾阳府,继续为稳定当地局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征讨王庆时,宣赞与郝思文、花荣、林冲、吕方、郭盛一同镇守宛州,辅助陈瓘、侯蒙、罗戬等文官。在淮西军攻打宛州时,花荣、林冲等人都被派出迎敌,城中守将只剩宣赞、郝思文二人,以及一万老弱兵马。面对贼将季三思、倪慴率领的大军来袭,宣赞并没有丝毫退缩。他与郝思文紧密合作,在萧让用空城计吓退敌军后,二人果断率领伏兵在西门杀出,如同神兵天降,大败西军,斩首万余,季三思、倪慴都死于乱军之中。这场胜利不仅展现了宣赞的军事才能,更体现了他在危急时刻的冷静与果敢 。
然而,命运的车轮并未停止转动,宣赞的人生即将迎来最后的悲壮结局。征讨方腊时,宣赞随军攻破常州,与郝思文一同活捉统制官沈抃,为宋军的推进扫除了一大障碍。在苏州之战中,宣赞遭遇了方腊的守将郭世广,两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郭世广武艺高强,绝非等闲之辈,但宣赞毫不畏惧,他挥舞着钢刀,与郭世广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这场战斗持续了许久,双方都渐渐体力不支,但宣赞依然咬牙坚持,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梁山的荣耀,为了国家的安宁,绝不退缩。最终,两人在饮马桥下同归于尽,宣赞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义的真谛 。
宋江见折了丑郡马宣赞,伤悼不已,他深知宣赞为梁山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敬佩他的英勇与忠诚。宣赞的死讯传来,梁山众兄弟无不悲痛万分,他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兄弟而感到惋惜。朝廷得知宣赞的英勇事迹后,追封他为义节郎,以表彰他的功绩和忠诚。虽然这份追封来得有些迟,但它却成为了宣赞一生的荣耀见证 。
宣赞背后的深层思考宣赞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与悲剧色彩的一生。他虽外貌丑陋,却拥有着高强的武艺和一颗忠义之心。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
从宣赞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宣赞因丑陋的外貌而遭受了诸多不公,郡主的嫌弃、仕途的不顺,都让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然而,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积极地寻找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他举荐关胜,归降梁山,南征北战,都是他对命运的抗争。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外貌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品质和对理想的追求 。
同时,宣赞的忠义精神也值得我们深思。他无论是在朝廷为官,还是在梁山为寇,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忠义之道。在朝廷时,他虽不得重用,但依然想着为国家效力,举荐关胜征讨梁山;归降梁山后,他又对梁山兄弟忠心耿耿,为梁山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梁山受招安后,他更是随宋江南征北战,为国家的安宁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忠义,并非愚忠,而是一种对正义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
宣赞这一人物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水浒传》中对于人性的多元展现。他既有勇猛善战的一面,又有重情重义的一面;既有被命运捉弄的无奈,又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的存在,丰富了《水浒传》的人物画廊,也让我们对这部经典名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