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侄子发了18年红包,退休后不想再发了,母亲说:一直发到他结婚

晓七姑娘 2025-02-12 22:04:49
01

我叫张明华,今年54岁,是一名刚退休的小学教师。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我从小就很努力学习,希望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中专,毕业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我的丈夫王建国比我大两岁,是一家国企的普通职工。我们在26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很快就确立了恋爱关系。半年后,我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一个可爱的女儿。

我们一家三口生活得还算温馨,虽然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我和丈夫都很注重储蓄,为女儿的未来打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期待能早日退休,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退休后的生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突然出现,让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个“麻烦”就是我弟弟的儿子,我的侄子小宇。

从小宇出生那天起,我就开始每年给他发红包。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18年。现在,我退休了,收入骤减,我觉得应该停止这个传统了。可是,我的母亲却坚持要我继续发红包,直到小宇结婚。

这个看似简单的红包问题,却牵扯出了许多复杂的家庭关系和传统观念。我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听从母亲的意见?这个困扰让我夜不能寐,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家庭关系。

02

母亲的态度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你都给了18年了,再给几年怎么了?等他结婚了,你自然就不用再给了。”

我叹了口气:“妈,我退休了,收入减少了,女儿以后结婚、生孩子,我也需要花钱。我和建国商量过,想存点养老钱,不能再这么惯着小宇了。”

母亲皱起眉头,不满地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小宇是你侄子,从小就认你这个姑姑,每年过年都盼着你的红包。这么多年你都给了,现在突然不发了,孩子心里该多难受。”

“妈,他已经18岁了,成年了,不是小孩子了。”我无奈地解释,“再说,红包只是个心意,我以前有能力,愿意给,现在情况不同了。”

母亲却不接受这个说法:“你要是不给,别人会怎么看我们家?会不会说你退休了就对娘家不管不顾了?”

我愣住了,原来母亲在乎的不是小宇的感受,而是外界的看法。

这两年来,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对侄子的责任到底有多大?作为姑姑,我关心他、照顾他、支持他,但这种支持是否应该是无限的?

小宇的父母健在,日子过得也还可以,我为什么要承担这个额外的责任?

我回忆起这些年,每年过年,小宇都会笑嘻嘻地跑来讨红包。我也习惯了给他准备一个不小的数额。可现在,我想停下这个习惯,却发现好像已经成了一种“义务”。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丈夫,王建国点点头:“你做得对。你已经尽了姑姑的责任,没必要再继续下去了。”

我又把我的困惑告诉了女儿,女儿说:“妈,你的退休金是你自己的,应该为自己打算。小宇又不是没爸妈,凭什么要你一直负责?”

我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心里踏实了一些。但我知道,母亲不会轻易妥协。

03

那个春节,我决定不再给小宇红包。

过年的时候,弟弟带着小宇来家里拜年。我准备了礼物,但没有红包。小宇有些失落地看着我,弟弟也有些尴尬地笑笑:“姐,今年不发红包了吗?”

我点点头:“小宇已经成年了,该自己挣钱了。”

母亲听到这话,脸色立刻沉下来:“你这是什么话?小宇还没结婚呢!”

我轻声说:“妈,红包不是义务。我这么多年一直给,是因为愿意给,但现在,我想停了。”

母亲不高兴地嘟囔:“真是越老越小气。”

弟弟见状,赶紧打圆场:“妈,姐说得对,小宇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姑姑操心了。”

小宇低着头没说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抬头笑了笑:“姑姑,谢谢你这些年的红包。不过,我现在也能自己打工挣钱了,的确不该再要你的红包了。”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孩子,长大了。”

母亲还想说什么,但看到小宇的态度,也没有再坚持。

真正的亲情,不是靠红包维系的

那天晚上,母亲拉着我的手,轻轻叹了口气:“明华啊,我不是心疼小宇,是觉得你这几年一直给,突然不发了,心里有点不习惯。”

我握住母亲的手,温和地说:“妈,亲情不是靠红包维系的。我依然是小宇的姑姑,他依然是我的侄子。以后他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不会袖手旁观。但红包,真的不是衡量亲情的标准。”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决定了,我也不勉强你了。”

那一刻,我松了口气,也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后记

从那年开始,我不再给小宇发红包,但我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变淡。相反,他偶尔还会主动给我打电话,关心我的身体状况,甚至在大学毕业后,带着自己第一份工资买的礼物来看我。

我终于明白,真正的亲情,不是金钱,而是心意。真正的家人,不是因为红包才亲近,而是因为爱和关怀,才能一直走下去。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