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网络上多位网友发文悼念浙江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陈喆医生,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年仅35岁的陈喆医生英年早逝,令人痛心不已。
为核实消息真伪,经查询,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于4月7日晚发布的讣告证实了这一噩耗。讣告显示,陈喆医生是医院的骨科主治医师,于2025年4月6日凌晨2时30分在岗期间呼吸心跳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最终仍不幸离世,追悼会于4月8日下午在玉环市殡仪馆举行。
那么,陈喆医生是因为什么原因离世的呢?陈喆医生出生于1989年8月,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奋战在临床一线。作为骨科主治医师,他不仅承担科室日常诊疗,还需支援急诊外科危重患者救治,并频繁参与基层下沉坐诊和义诊活动。仅2025年3月,他便被安排3次下沉坐诊,工作强度远超常规。
在医院讣告对陈喆医生的评价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这些词汇,是对他工作表现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勤勉付出的真实写照。二级甲等的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承担着区域医疗的重任,陈喆医生作为其中一员,压力可想而知。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网友们的评论如潮水般涌来。一位网友感慨万千:“看到陈喆医生离世的消息,心里像被重锤击中。35岁,多美好的年纪,本应在医疗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救治更多患者,可却被无情的劳累夺走了生命,太令人痛心疾首。”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曾在2023年5月找陈喆医生看过病的女士,其相关诊断报告在网上被翻出,评论区网友一句“给你看病的这个医生已经去世了”,令人泪目。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陈喆医生熟练掌握骨科、急诊外科等各类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及危重伤、多发伤等系统救治。或许因为擅长的领域,注定了他的工作时间充满了不确定性。
除临床工作之外,陈喆医生还需兼顾下沉坐诊、义诊、医学科普等诸多任务。自2024年10月起,他成为医院医共体专家下沉团队的一员,积极投身基层医疗服务。到了2025年3月,其排班表显示额外增加了3次基层门诊任务。这些看似零散的“非医疗事务”,实则像一块块碎片,将他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切割得支离破碎,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工作疲劳感。
在医疗行业“轻伤不下火线”的职业文化氛围笼罩下,90%的医生即便身体抱恙,也选择咬牙坚持工作。一位匿名医生透露:“陈喆去世前一周,刚连续值了两个夜班。他说头晕,但患者排队等着,只能吞片止痛药顶住。”
陈喆去世后,医院虽未公开其体检报告,但网友从其生前照片能窥探到他身体早已拉响警报:2024年的他身形挺拔,2025年初却明显消瘦。医学界普遍认为,长期熬夜、高压环境与心源性猝死高度相关。
事实上,陈喆医生的悲剧并非个例,近年来,因劳累离世的医生还有很多:
2025年3月29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朱礼:朱礼医生在值完夜班后突发肺栓塞,被紧急送进ICU抢救。尽管医院紧急发布献血倡议,全城响应,但最终仍未能挽回她的生命,她年仅33岁。朱礼医生主要从事新生儿肺炎、哮喘等方面的诊疗工作,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抽屉里常备的饼干常常到下班都没时间拆开。
2025年3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朱子元:在手术中突发主动脉夹层去世,享年59岁。他在医疗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长期的高强度工作或许是他身体不堪重负的原因之一。
2025年3月,河北省井陉县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单利芳:3月21日刚获评“河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先进个人”,3月28日便猝然离世,年仅52岁。她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医疗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却因劳累过早地离开了。
……
陈喆医生等众多医者的离去为整个医疗行业敲响了警钟。
医生们需要的不是空洞的赞美,不是被过度美化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白衣天使”,而是更加人性化、文明化的医疗管理机制。医疗机构应重视医生的工作负荷问题,合理安排值班制度,给予医生充足的休息与调整时间,让救死扶伤者无需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去践行守护生命的誓言。
陈喆的工牌仍挂在考勤机上,但他的生命已永远停留在35岁。当我们哀悼个体悲剧时,更需清醒认识到:医疗体系不能以透支医生生命为代价运转。不能让救人者反成被救者!
综合整理自网络
小兄弟你辛苦了,愿下辈子不要这么辛苦。一路走好[哭哭][祈祷]
不客气地说,工作多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工作间隔与作息时间是否合理!
呼吁夜班也要让医生 晚上 11 点到 3 点休息
卷到极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