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0元买足金,回收时竟变“金包银”?你的黄金真的“纯”吗?

晖志看历史故事 2025-03-15 16:02:38

“13000元买的足金手镯,回收时被鉴定为‘金包银’!” 这不是电视剧情节,而是河南的陈女士真实经历。她在专柜购买黄金手镯,本以为是妥妥的“真金白银”,结果拿去回收时,被告知只是“金包银”!当她找商家维权时,对方却坚称这不是他们卖的,自己也说不清这十几天手镯经历了什么。

这一消息让不少人心头一紧:“我买的黄金,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黄金向来被认为是最“靠谱”的投资和保值商品之一,谁能想到,如今在正规渠道买金,也可能掉进骗局?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又该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金包银”是啥?为什么有人“买真变假”?

所谓“金包银”,就是用银做内芯,外面包一层真金,看起来和真金无异,但价值却天差地别。

黄金市场上的“金包银”套路,早已不是新鲜事。除了陈女士的经历,山东潍坊警方去年还破获了一起更恶劣的诈骗案:

犯罪团伙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在正规商家买真金首饰,然后制作同款“金包银”首饰调包退回。等商家二次销售时,消费者便“中招”了。最终,这些劣质首饰流入市场,甚至通过直播间、大型商场专柜等渠道销售,成为消费者的“定时炸弹”。

那么,问题来了:你手上的黄金首饰,真的靠谱吗?

“买金容易,验金难”——你的金饰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样

过去,消费者对黄金的认知很简单:“看颜色、掂重量、咬一口。” 但如今这些方法早已不靠谱,因为市面上的假黄金工艺越来越高明。

“眼见不一定为实”颜色上,“金包银”跟真黄金一样,甚至比真黄金还亮。手感上,由于银的密度比黄金小,只要稍微加厚一点金层,重量几乎不会有明显差别。甚至,老一辈常用的“牙咬”测试,如今也完全失效,因为金包银的外层确实是黄金,咬下去依然会留齿印。“商家也可能被套路”

更可怕的是,不只是消费者,连商家也可能是“受害者”。陈女士的经历就是如此:专柜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被调包的“金包银”手镯卖出,等消费者发现问题,双方却陷入“罗生门”——商家觉得冤,消费者更觉得冤。

“直播间买黄金?小心连镀金都不是!”

除了线下商场,直播间也成为“黄金翻车”重灾区。去年,罗女士在直播间买足金手镯,结果收到的竟然是普通镀金手镯,连“金包银”都算不上,直接就是假货。

所以,购买黄金时,别被低价诱惑,正规渠道也要多长个心眼。

如何避免买到假黄金?四个实用防坑指南1. 选择正规渠道,保留所有凭证首选知名品牌旗舰店、大型商场专柜,避免在小商店或直播间冲动消费。索要详细发票,注明黄金克重、纯度等关键信息,避免事后无据可查。2. 购买时当场验证,别怕麻烦磁铁测试:纯金不具磁性,若有吸力,说明可能含其他金属。火烧测试:真金遇火不会变色,镀金或金包银则可能掉色或变黑。(但这一招一般人不敢用,商家更不可能让你烧)切面观察:可以找店员用放大镜查看切割面,金包银的内部是银色,而真金内部颜色均匀一致。3. 复检黄金,买后尽早检测购买后可以去第三方黄金检测机构或银行回收渠道做复检,确保买到的是真金。尽量在购买后一周内完成检查,避免被“买真换假”的骗局坑害。4. 谨慎面对“高回收价”陷阱很多“黑心回收商”会用“免费检测”骗取你的黄金,再调包成“金包银”还给你。遇到超出市场价的高价回收,基本可以断定是骗局。黄金也要“验明正身”!

黄金,一直是财富的象征,很多人买金是为了投资、保值,甚至作为传家宝。但如果买到的竟是“金包银”或镀金,那可真是“金钱”变成“空气”了!

陈女士的经历,给所有黄金购买者提了个醒:别再迷信“专柜一定靠谱”,买金前多做功课,确保你的黄金货真价实!

那么,你买的黄金,有没有做过检测?你是否在直播间冲动买过金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一起避坑!

0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