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中东事务特使威特科夫即将启程访问俄罗斯之际,莫斯科突遭大规模无人机袭击,将本已复杂的俄乌美三角关系推向新临界点。此次袭击不仅暴露俄本土防御体系漏洞,更使特朗普政府推动俄乌和谈的努力再添变数。
据俄方通报,乌克兰出动数百架无人机对莫斯科及周边州发动突袭,虽大部分被拦截,但仍造成平民伤亡与基础设施损毁。袭击发生后,俄国防部强调已强化防空部署,而乌军行动被指与当前库尔斯克战局紧密相关。俄军宣称在该地区取得多个定居点控制权,但乌方坚称仍在重组防线,双方战场叙事陷入"罗生门"。
乌克兰近期在库尔斯克的军事行动,被视为泽连斯基政府争取谈判筹码的关键举措。此前乌方提出"领土置换"方案遭俄断然拒绝,突袭莫斯科则进一步激化矛盾。
分析人士指出,乌军持续跨境打击虽能短暂提振士气,却可能削弱国际社会对其"防御性作战"的认同。而俄罗斯急于在库尔斯克实现全面控制,既为消除谈判隐患,更为重塑本土安全威慑形象。
威特科夫此次访俄本欲为停滞的俄乌和谈探路,但袭击事件使美方调解空间急剧收窄。特朗普政府同时面临两难:既要维持对乌军援以制衡俄罗斯,又需避免过度刺激俄方导致谈判崩盘。
美方近期对俄乌同步发出"最后通牒",以切断支持胁迫乌克兰和谈、以追加制裁威慑俄罗斯停火,凸显其战略焦虑。然而俄乌在沙特与华盛顿双线并进的外交接触表明,双方仍在"以战促谈"框架下争夺主动权。
这场围绕莫斯科遇袭展开的三方博弈,暴露出俄乌冲突已演变为多方利益交织的持久消耗战。当军事行动与外交谈判形成"死循环",特朗普政府"速战速决"的设想恐难兑现,而泽连斯基的冒险策略或将使乌克兰在大国角力中承受更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