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健康证办理存在大量不规范问题。
记者在石家庄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网上有很多“代办健康证”和“健康证办理”的商家。
为了验证这些商家是否真的可靠,记者随机联系了一家办理健康证的业务员。
通过微信沟通后,记者询问健康证办理是上门体检还是线下指定医疗机构体检。
对方回答说,他们有专门的“体检车”,可以根据记者的位置就近上门,费用只要100元。
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记者等到了这辆所谓的“体检车”。
上车前,记者问了车上医护人员的身份,对方表示自己是当地医院的工作人员。
记者好奇地问,一天能体检多少人。
医护人员表示,多的时候能体检上百人,即使人少的情况下也有几十人。
当记者问到这种体检车是否会提供体检报告时,对方果断拒绝,表示他们不会提供体检报告,只要检测没问题,就会直接给一个健康证,不需要看到具体的体检数值。
拿到健康证就说明体检结果是正常的。
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哪一项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对记者的身份进行核查。
体检结束后,工作人员只是简单地在副驾驶位置给了记者一张检查表。
这种情况让记者感到非常疑惑。
有网友表示,自己从事医药行业多年,关于健康证的问题,他们都是交钱提供照片和姓名就能拿到证,最便宜的时候40元一个证,不用去正式体检,人在家等着就好。
还有网友认为,办理健康证这种事情就是“得过且过”,程序正规起来会让很多身体不好但想通过双手劳动挣钱的人丧失经济来源。
为了进一步验证身份核对的问题,记者又做了一次测试。
她找到了一个社区卫生所体检中心,和一名与自己年龄相差十几岁、样貌身材大不相同的女记者交换了身份证进行体检。
在第一项身份核对中,社区卫生所的工作人员只是简单拿着记者给出的身份证刷了一下,就算是核对成功了。
之后的几项体检中,工作人员也都全程没有认真核对身份信息,只是拿身份证简单刷了一下。
记者随后前往了石家庄当地的其他体检中心,发现工作人员几乎都没有核对身份的习惯。
此外,健康证办理需要提供既往史、体征检查、X射线检查、血清检查和病原微生物检查。
但这些体检中心基本都没有询问既往史,一些体征检查项目也存在缺失。
当记者询问体征检测需要准备什么时,体检中心的工作人员直接表示,不用准备,简单看一下就完事儿了。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体检机构对病原微生物也就是“粪便检查”也存在问题。
在一些预约机构,工作人员会直接让受检者将“便盒”带回家,留样品之后第二天再送过来。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粪便样本要在采集后的2小时内送检,否则会导致结果显示不准确。
为了证实这一点,记者买来一袋大豆酱,用味道和颜色明显区别于粪便的大豆酱来“冒充”样本,按照体检中心的规定送检。
没想到,三天后,记者竟然按时拿到了自己的健康证!
对于这样的“虚假”结果,有网友认为记者提供的东西是假的,机构当然给的也是假结果。
但大豆酱替代粪便竟然还能蒙混过关,简直令人匪夷所思,让人不得不质疑检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更有甚者,在一些体检中心,记者只做了抽血和X射线检查,连“粪便检查”都没有就拿到了健康证。
更离谱的是,体检中心和最后给出健康证的机构完全是两家,直接给记者来了个“偷梁换柱”。
记者在办理健康证时,专门问了工作人员,没想到有一些负责人员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自己就是靠办理健康证赚钱的。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当地相当一部分健康证办理机构为了用健康证“捞钱”,甚至打起了价格战,对外宣称是统一价格,但实际上都在用低价优势吸引人,而检查项目和过程基本都是“缺斤少两”。
健康证本应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但现在却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
这种不“健康”的健康证,不仅工作不认真有疏漏,更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
按国家规定,从事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办理健康证。
如此“粗制滥造”的健康证,很容易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同样也是对其他人的不负责。
健康证的存在是为了确保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如果健康证的办理过程充满了漏洞和欺诈,那么它的意义何在?
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是监管不到位,还是利益驱动过于强烈?
从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健康证办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健康证的权威性,更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我们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每一个健康证都是真实可靠的。
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从业者意识到健康证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作为普通市民,我们也可以为改善这一现状贡献一份力量。
比如,选择正规的体检机构办理健康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举报。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保障公共健康安全,让健康证真正成为健康的“通行证”。
非常感谢您能看到这里,对于这件事,您有什么看法?
请在评论区发表您宝贵的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