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消息,台湾造船厂成功自主研发并打造了首艘自制潜艇“海鲲”号,并于9月28日中秋节前一日,举行了下水仪式。
然而,这一仪式只是一个露脸的仪式,并没有真正将潜艇沾水。这条自造潜艇被台军代号为"1168",寓意着“潜舰自造一定一路发”。
值得一提的是,台当局计划耗资4000亿新台币(约合906亿人民币)进行自造潜艇的计划,预计到2027年将建成四艘潜艇,造价之高令人咋舌。
据了解,“海鲲”号潜艇的排水量约为2500吨,其中主要设备如观瞄、动力等来自法国和西班牙,韩国提供了耐压壳体焊接技术,日本提供了电器/电气设备,英国深度参与了设计,而武器来自洛克希德马丁,包括了24枚潜射导弹和鱼雷(弹舱18枚+鱼雷管内预装6枚)。
“海鲲”号潜艇在技术上具有较高的起点,采用了较为前卫的围壳舵、雪茄型艇身和艇尾X型舵等设计。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该潜艇没有安装AIP(不依赖空气动力)系统,与德国212型潜艇和日本苍龙级潜艇相比较为接近。
该潜艇的设备和武器系统均为进口,柴油机来自德国,数字声呐系统和作战控制系统为美国产品,鱼雷管由意大利设计,再由德国制造。
此外,台湾还将搭载美制MK-48重型鱼雷和潜射“鱼叉”反舰导弹。在导航、通信、空气净化设置、逃生与救援等系统方面,台湾也依赖进口设备。
除潜艇的壳体由台方自行生产外,其他核心设备均来自国外。
有关该潜艇建造过程的一些细节显示,至少有11个国家在暗地里支持了台湾自造潜艇的工作,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印度、西班牙、意大利和加拿大。
这些国家在提供设计研制资料、武器装备、关键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然而,台湾自造潜艇项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在潜艇龙骨铺设仪式上,台湾方面公开感谢了韩国和日本的某些工程师及其所属公司,这使得这些工程师们感到非常尴尬和恐慌,因为事先他们原本是私下进行工作的。
随后,他们被迫做出了一次装模作样的集体辞职,然后再悄悄回去继续工作。
台湾海军目前严重缺乏潜艇,甚至还有一艘舰龄高达79年的“海豹”号潜艇。由于年代久远,“海豹”号潜艇已经无法进行深潜,只能进行较浅的航行,即潜望镜深度。
此外,台湾海军还拥有一艘同级的姊妹艇“海狮”号,该潜艇于1974年移交给台军。这艘潜艇在2016年进行了最后一次大修,但也面临着老旧设备供应商消失和狭小潜艇舱的施工难题。
目前台湾海军现役的最新潜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荷兰购买的两艘“剑鱼”级常规潜艇。
总的来说,台湾自造的首艘潜艇“海鲲”号的亮相引发了一些争议。尽管台军在自主研发和建造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项目所依赖的进口设备和技术依然较多。
此外,该潜艇的建造过程也引发了一些国际合作的疑虑。未来,台湾海军仍需努力克服潜艇装备短缺问题,以确保国家安全和海上防御能力的提升。
从技术角度来看,“剑鱼”级潜艇在80年代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之一。
然而,经过36年的服役,这些潜艇已经有些老化,无法满足现代化潜艇战的要求。因此,台湾军方迫切需要拥有最新型的常规潜艇,但由于难以从外界获得完整的潜艇,台湾只能自行“自造”。
然而,这艘“海鲲”号“自造”潜艇的制造质量却不尽人意,艇体凹凸不平,钣金工艺非常差劲。
尽管台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次“自研”建造的“海鲲”号潜艇的制造质量确实不太理想。从肉眼观察,潜艇壳体表面明显凹凸不平,与手工制作的潜艇几乎没什么区别。
此外,虽然“海鲲”号“自造”潜艇采用了令人印象深刻的X型尾舵设计(与解放军的常规潜艇不同),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实际上,这艘“海鲲”号“自造”潜艇的技术落后了40年,只有外观看起来比较“先进”。
“海鲲”号“自造”潜艇存在三个致命缺陷:
第一,它没有安装AIP(不依赖空气动力)系统,只能进行几小时的蓄电池潜航或依靠通气管柴油机进行航行。这意味着该潜艇的长时间潜航能力不足。
而解放军的常规潜艇配备了AIP动力系统,甚至可以在超过20天的潜航中无需浮出水面。在潜航能力方面,差距非常大。
第二个致命缺陷是没有安装拖曳阵列声呐,因此其远程探测能力非常有限。
虽然“海鲲”号“自造”潜艇安装了一套舷侧阵列雷达用于远距离探测,但缺少拖曳阵列声呐,使得该潜艇无法执行远程搜索任务,其反舰和反潜能力大幅降低。
第三个致命缺陷是没有敷设消声瓦,导致其静音能力非常低下。
消声瓦是现代化静音潜艇的关键装备之一,可以显著减少噪音并削弱敌方声呐的探测。如果潜艇没有消声瓦,就相当于“裸奔”一样暴露在外。
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一艘最新型的常规潜艇如果没有上述三种装备,那将无法达到合格标准。
难怪蓝营称“海鲲”号“自造”潜艇为“海底棺材”!
我想提醒台军,务必小心使用,不要搞坏了。
青岛海军博物馆已经预定了这艘潜艇,将成为未来的二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