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绰号“黑旋风”,是《水浒传》中一个极具戏剧色彩的人物。他初上梁山时,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都被宋江高举的“替天行道”大旗填满。每当提到梁山的宗旨,李逵总是憨态可掬地喊道:“五个县令都不换!”引得众人哄堂大笑。然而,李逵却不以为然,他以为大家的笑声是出于友善,甚至觉得自己是众人的开心果,心中满是满足。
不久后,公孙胜因避嫌回乡探母,宋江也接来了自己的父亲宋太公。这一幕让李逵心生思念,想起了自己在家中的老母亲。于是,他向宋江请假,准备接母亲上梁山享福。宋江担心李逵鲁莽惹事,特意为他定下三条规矩,才放他离去。
李逵满怀喜悦地回到家,骗瞎了眼的老母亲说自己当了大官,兴高采烈地背着她上路。然而,由于照顾不周,老母亲在半路被老虎叼走,惨遭不幸。李逵悲痛欲绝,泪流满面地回到梁山,将这一噩耗告诉了众兄弟。
令人心寒的是,梁山好汉们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安慰李逵,反而哈哈大笑,宋江更是带头笑出声来。这一幕让人不禁质问:如果此事发生在宋江身上,众人还会如此哄笑吗?李逵这个号称“一点鸟气”也受不了的莽汉,为何在此时却“蔫吧”了?
鲁迅先生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文中,将李逵的形象与“奴才”画上了等号。在鲁迅的笔下,“奴才”是被“聪明人”和“主人”肆意玩弄的对象,而“傻子”则是最具反抗精神的人,却往往下场最惨。
在梁山上,李逵正是这样一个“奴才”。他对宋江言听计从,甚至在被众人嘲笑时也不敢反抗。他的忠诚并非出于对“替天行道”的信仰,而是为了抱住宋江这条“大腿”,享受所谓的“好日子”。
梁山好汉大致可分为三类人:“聪明人”“奴才”和“傻子”。“聪明人”以宋江为代表,他们善于在“主人”“奴才”和“傻子”之间游走,实现自己的抱负。宋江高举“替天行道”的旗帜,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但他的真实目的却是为了钱、权和女人。
“奴才”则以李逵为代表,他们缺乏独立思想,对“主人”唯命是从。李逵对宋江的忠诚,不过是出于对舒适生活的依赖。即便宋江打骂他,他也觉得日子过得舒坦。
“傻子”则是鲁智深和武松这样的人,他们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为正义斗争。鲁智深“路见不平一声吼”,武松“恩怨分明,敢于斗争”,他们身上没有一丝奴性。如果梁山上多一些这样的“傻子”,或许梁山的历史将会改写。
李逵的悲剧,正是梁山虚伪兄弟情的缩影。当他的母亲惨死,梁山好汉们不仅没有给予安慰,反而哈哈大笑。这种冷漠与讽刺,暴露了“替天行道”背后的虚伪。如果宋江的母亲遭遇不幸,恐怕全梁山都会为其戴孝七天,而对李逵的遭遇,却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笑而过。
李逵就像一个“冤大头”,即便被宋江赐下毒酒,他也甘之如饴。他的忠诚与愚昧,正是“奴才”形象的生动写照。而梁山的“兄弟情谊”,在这笑声中显得如此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