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篮球圈内这两天最火的话题是啥?那一定非CBA体测莫属。
随着CBA联赛新赛季的临近,CBA由过去的国家队员免测,每支球队抽签两名队员参加体测又恢复了全员体测。
要知道这个由时任国家体育总局蓝管中心运管部部长宫鲁鸣,有感于篮球运动员在休赛期生活和训练不规律,以致体能下降而发明创造出来的,他的初衷就是通过赛前体测,来保证球员在休赛期时候能够保持日常训练。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近短短的几年中,这项体测制度不仅导致李晓旭,张兆旭等为国家队做过贡献的球员先后受伤,尤其这两天浙江稠州队的主力球员王奕博跟腱拉伤,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体测制度的广泛热议。
即使在这一次体测的进行中,随着知名球星广州队的郭艾伦和新疆队的赵睿因伤无法参加2024—2025赛季前CBA体测,还有国手级别的球员深圳队的贺希宁和四川队网红球员杨政的测试不通过,依然有很多人纷纷表示,CBA应该安排体测,也很有必要举行赛前体测。
其中很有多专业的篮球评论员认为:相对于世界级别最高的篮球舞台NBA,CBA的体测强度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以崔永熙冲击NBA选秀大会为例,他在爵士队试训期间,就在3分钟差点儿完成了破当年渡边雄太来回30遍记录的29次折返跑。
而姚明,周琦选秀前的综合测试包括无助跑垂直起跳、最大垂直弹跳、禁区敏捷性、场地冲刺、体前屈、卧推等体测强度,都要比CBA2分钟强度投篮、负重深蹲、负重卧推,以及必须达标的专项速度耐力(即俗称的“魔鬼17折”)四个项目难度大得多。
这话听起来很对,但也万万不对,据我了解,NBA的体测项目只是在新秀球员中展开,重点就是通过体测来了解球员的身体天赋和运动能力等各项数据,看他们的水平是否匹配球队的需要,在选中或放弃之后,再也没有了体测和补测这一行为。
而我们的CBA联赛的体测制度总是根据掌握话语权的人的意识变来变去,从全员体测到部分球员免检,又到今年的全员参加,一次不过还有两次补测的机会,都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
最搞笑的是,居然还有人说CBA体测是为了筛选掉没有能力,没有水平的混日子球员,在CBA联赛争冠日趋激烈的今天,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球队都不会给予上场机会和出场时间的,这明显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吗?
所以,我认为,宫鲁鸣的思维也未免太过于保守了,也难怪我们的篮球成绩这几年在世界赛场上一直没有起色。
你洗个毛线NBA的竞技水平高你不行你上不了场,CBA呢看看现在的球员都什么样子,竞技体育玩成了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