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电影叫《画魂》,由巩俐主演,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从青楼走出的画家,她生前获奖无数,而且很有家国情怀,在法国期间她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支持祖国抗日。
她就是潘玉良。
图|潘玉良与友人在作品前,中为潘玉良
潘玉良,1895年生于江苏扬州,原名陈秀清,后改姓名为张玉良,再后来遇到了丈夫潘赞化,又将其改名为潘玉良。
潘玉良的童年经历非常坎坷,她出生在扬州的贫民家庭中,家贫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短短几年内,亲人相继离世。
一岁时,她的父亲去世,两岁时,姐姐去世,到了八岁时,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去世了,彻底成了孤苦伶仃的孩子。无依无靠的她被舅舅收养,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寄人篱下的生活并不容易,看看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是从小就被送到舅舅家生活,虽然有外祖母的疼爱,但也是处处看别人的颜色,哪有在父母膝下自由自在。
潘玉良的生活还不如林黛玉,转眼在舅舅家生活了六年,到她十四岁时,她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可是她的舅舅不思手足之情,不想着为她寻一个靠谱夫家,而是财迷心窍地将她卖进了青楼,就这样,潘玉良误入了红尘,成为卖艺不卖身的雏伎。
图|年轻时的潘赞化
本以为生活就这样了,没有未来、没有理想、没有希望。可是,在这里,潘玉良遇到了她这一生的挚爱,也是她一生最大的贵人——潘赞化。
当时潘赞化刚刚被任命为芜湖海关监督,而且是青年才俊、一表人才,初到任上,芜湖的工商界各个人士便向潘赞化示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潘玉良被商会会长介绍给了潘赞化。
两人在接触过程中,潘赞化发现潘玉良虽是青楼女子,但是与众不同,她非常聪明、善解人意。没过多久,潘赞化为其赎身,纳为妾,并将她改名为潘玉良。
与潘赞化的相识、相爱,是潘玉良一生的转折点。
潘赞化对潘玉良极其体贴,不仅如此,潘赞化还为潘玉良请来了先生,教潘玉良读书写字。他得知潘玉良喜欢画画后,也是大力支持。
潘玉良遇到潘赞化,绝对是三生修来的福气,潘赞化喜欢潘玉良,但从来没想过将她圈养起来,而是努力的帮助她、支持她成为优秀女性,可以说,如果没有潘赞化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和支持,就没有潘玉良后来的成就。
在潘赞化的支持下,1918年,潘玉良考上了上海美专。1921年,又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和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1923年,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与徐悲鸿同窗。两年后,得罗马国立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康马蒂教授的赏识,成为该院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
一片阳光大道在等待着她,谁能想到,她是无父无母从青楼走出的歌伎。
图|潘玉良
潘玉良回国后,还举办了个人画展。可是在画展上,她的出身还是被别人用心的人攻击。
1936年她举办个人第五次美展,也是她在祖国土地上最后一次画展,其中有一幅画《人力壮士》赢得了最高荣誉,但不料在收展时,在《人力壮士》那张画上,贴上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妓女对嫖客的颂歌。”这又给潘玉良心上重重一击!
无论她做什么、做得有多么成功,她的出身就像一道枷锁,死死地缠绕着她,都说英雄莫问出处,怎么世人偏偏就盯着她出身不放呢。
外人也就罢了,家人对潘玉良也是百般刁难,尤其是潘赞化的原配妻子,公然在潘赞化面前教训潘玉良,她对潘玉良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大主小卑,千古常理,不要以为当了教授就可以同我平起平坐……”还逼着潘玉良向她下跪。
潘赞化在一旁只能努力调停,好生为难。
她再次想去巴黎了,那是艺术的国度,那里不会有人在追着问她出身,在哪里她可以心无旁贷的追求艺术。可是她又不敢去,她舍不得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丈夫潘赞化。
这次潘赞化又一次支持了她,他亲自将她送到黄浦江码头,并将怀表送给她作为信物。二人又一次分别。潘赞化也舍不得潘玉良,他想问潘玉良,会不会忘记他,可是这句话,至死他都没有说。
电影《画魂》中巩俐版潘玉良
谁曾想这次分别竟然是二人的永别,潘玉良到法国没多久,战争便爆发了,别说回国了,就是与潘赞化通信都非常困难。
好不容易等到战争结束,潘赞化又在信中暗示她不要回来。
1959年8月, 潘赞化病逝于安庆。
当时中法尚未建交,潘赞化过世两年后,潘玉良才从大使馆的人口中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但她无法回国,只能在心里一次次默默感谢那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
在绘画事业上,潘玉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生前,她获得了法国国家金质奖、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荣获比利时金质奖……,60年代,卢浮宫收藏了潘玉良的油画作品,她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卢浮宫的画家。
在潘玉良的身边,一直有个蓝颜知己在陪伴着他,他就是王守义,王守义喜欢潘玉良,但因为潘玉良的心中已有了潘赞化,所以终其一生,二人只以姐弟相称。
图|潘玉良画作
值得一提的是,人生的后半段,潘玉良虽然长期居住在海外,但她有“三不”原则。一不谈恋爱,二不加入外国籍,三不与任何画廊签约。从这“三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子对爱情、对自己国家、对艺术的忠诚。而且在战争年代,潘玉良还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寄回国,支持抗战。
1977年,带着对爱人,对祖国深深的怀念,潘玉良,这位伟大的画家在他国离世,没有见到潘赞化最后一面,没有落叶归根在祖国离世,这些都是她心中最大的遗憾。
临终前,她嘱咐王守义一定要将潘赞化赠送给她的怀表还给潘赞化后人。1978年国庆节前夕,王守义终于回到了他和潘玉良魂牵梦萦的祖国,并将潘玉良的遗物亲手交给了潘赞化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