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叶子玩收藏,分享收藏乐趣,传播钱币文化,祝大家在阅读中都能有所收获。
南北朝萧梁太清丰乐,因背无四出,文字颠倒俗称传形;此枚23.6*1.9毫米,重3.7克,中乾 80分,4月上旬曾拍出6000港币。

此品种不常见,对研究南北朝时期宗教文化及当时钱币的铸造工艺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民国先贤罗伯昭先生最早提出,其应是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间(公元547年-公元549年)所铸,民国时期就被视为珍品。

就钱文“太清丰乐”而言,是将年号“太清”与吉语“丰乐”并用的一类极有特色的古钱币。“太清”二字横卧于穿口上下,造型别具一格,此“太清”或出自《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

唐代乾元重宝折五十,背重轮,34.8*2.6毫米,重15.9克,中乾 85分,价格能到千元左右。

明代大中通宝折三,背上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尚未称帝前所铸;此枚34.4*2.2毫米, 重9.8克,公博 80分,4月上旬成交价在千元出头。

明代洪武通宝折五,背五福,39.6*2.7毫米, 重16.3克, GBCA 古-美品85分,4月在香港拍卖会曾拍出42000港币。

春秋时期周国斜肩弧足空首布,面文“武”,88.3x12.6毫米, 重25.8克,公博 82分,空首部分被填充,4月曾拍出3120港币。

明代洪武通宝折十,背京十,45.8*3.0毫米, 重25.9克,中乾 80分,4月初成交价在6000左右。

清代康熙通宝罗汉钱,宝泉局铸,为康熙六十大寿时所铸,因其特殊的颜色而被民间误会有含黄金,历来人气不减的版别;其26.4*1.2毫米,4.5克,公博 82分,价格能到1100左右。

清代咸丰通宝当二十,宝福局铸,45.4x3.8毫米,重35克,中乾 80分,4月初曾拍出4320港币。

清代咸丰重宝当五十,宝泉局铸,后刻花,48.1x3.3毫米,重38.7克,公博 80分,价格能到2800左右。

此枚咸丰元宝当千为私铸版,背宝泉,规格59.2x5.3毫米,重88.7克,公博 80分,曾在4月初的香港拍卖会上拍出10800港币。

清代二十四福寿圆穿花钱,正面有24个福字,背面24个寿字,48.6x2.4mm,重29.2克,北京公博 85,字口深峻,品相极美,4月曾在香港以9600港币成交。

战国时期魏国平首方足布,面文“安阳”,52.2x33.2毫米,重10克, 中乾 古-美品82分,价格能到800左右。

清代招财进宝黄金万两圆穿花钱,背胡人舞狮,43.6x1.9mm,重17.2克, GBCA 古-美品78分,曾拍出1800港币。

清代正德通宝方穿花钱,背大福,33.4x2.7mm,重17.5克,公博 80分,4月上旬在香港拍出2400港币。

春秋时期周国斜肩弧足空首布,面文“武”,其钱形态易折,故出土多有残缺,规格96.1x12.9毫米, 重25.8克,公博 82分,此品完整兼带天然绿锈,品相相当不错,4月初价格到3840港币。

南明隆武通宝折二,规格为29.3x1.7毫米,重7.8克,中乾 85分,价格能到千元左右。

清代咸丰元宝当百,宝武局铸,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太平军佔领武昌三次,所以宝武局前后仅有十八个月的时间铸造咸丰大钱,宝武局咸丰钱亦相对稀少,当百也是该局发行之最高面值。此枚大字版,中乾 80分,55.1x3.5毫米,重49.7克,4月成交价4800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