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高建军
槐荫——济南的西大门,联通京沪,贯穿东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从1904年济南自主开埠,到2008年京沪高铁开建;从2011年京沪高铁全线运营,到2023年济郑高铁贯通运营……一百多年来,槐荫区借铁路之利日新月异。
为充分释放“高铁红利”,2024年,槐荫区提出打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商务区瞄准“大窗口、大交通、大文旅、大会展、大商务”五大功能定位,奏响高质量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的“发展交响曲”。

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城市发展要抓住时代机遇。
120年前,胶济铁路通车,济南自开商埠,槐荫成为对外开放的“内陆经济特区”;16年前,伴随着京沪高铁济南西站开工建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建成通车,槐荫已有现代化新城的样子;2023年12月,济郑高速铁路全线贯通运营,槐荫区真正成为京津冀、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战略交汇点。
作为山东省会济南的重要门户,济南西站不仅是京沪高铁的重要节点,更是槐荫区乃至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数据显示,济南西站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高铁班次近400趟,可实现与京津冀、长三角主要城市1至2小时通勤。2024年,济南西站客流量突破410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1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槐荫区不仅吸引了庞大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资源,同时城市功能更加完备、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槐荫区于2024年2月提出打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
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瞄准“大窗口、大交通、大文旅、大会展、大商务”五大功能定位,依托60余座高品质写字楼,推进一体化开发,打造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新高地,服务济南都市圈,促进区域协同开放,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大窗口”功能书写齐鲁门户的开放新姿态,构建国内外、省市间优质商务环境,聚焦高端商务服务,打造国际化交流平台,吸引企业总部及商业组织。
“大文旅”功能融合济南文化与商务区现代风貌,打造特色文旅综合体,让商务区不是旅游“过境地”,而是“目的地”。
会展业是经济发展的“放大器”。“大会展”功能依托设施吸引高端会展,促进商务、技术创新及文化交流。
“大商务”功能完善商务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外向型经济业态活力。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漫步在商务区,放眼望去,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商务区规划商办楼宇面积超1500万平方米,已建成楼宇60余个,楼宇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西城大厦、西元大厦两座楼宇成为纳税“亿元楼”,西进时代中心、善能大厦、保利中科等楼宇聚势成峰。
便利的交通,为商务区与外界的信息共享、产业转移、人才流动、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吸附和供给能力提供充足保障。商务区不仅在于打造成为区域性的消费中心,更在于构建济南市乃至全省的商务枢纽。通过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能力,商务区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都能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包括货物的集散、仓储、运输等。
商务区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总部或区域分支机构入驻,通过政策扶持和优质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不仅能带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提升商务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商务影响力。同时,商务区着重发展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通过这些举措,正逐步成为引领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商务发展的新引擎。
如今,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创新实力显著增强,拉动经济势头强劲,商务区吸引包括中联水泥、中石油等多家大型央企国企入驻。据了解,目前,商务区正式签约运营一批京沪系楼宇、20个特色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达200余家,其中央企20家、世界500强企业9家、国内500强8家。值得关注的是,自2024年2月份京沪系楼宇命名以来,商务区新引进企业超200家,已完成从初创到成型的华丽变身。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槐荫区提出将“坚定不移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敢作善为、加速突破”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并表示要“做大做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为商务区进一步腾飞创造了无限可能。

“产城人”融合发展
商务区同时也实现了区域面貌更加靓丽、城市功能更加完备、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现代化的发展蝶变。
在功能打造上,商务区体现了槐荫抢抓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优势产业导入,培育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决心与意志,也彰显出槐荫加快由广招广引向选商择商转变的路径。
商务区不仅在于打造成为区域性的消费中心,更在于构建济南市乃至全省的商务枢纽。商务区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总部或区域分支机构入驻,通过政策扶持和优质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不仅能带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提升商务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商务影响力。同时,商务区着重发展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通过这些举措,正逐步成为引领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商务发展的新引擎。
片区内拥有腊山河、小清河、兴福寺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济南市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山东省会大剧院,山东省科技馆,山东国际会展中心等市民休闲、会议会展设施;宜家、麦德龙、奥特莱斯等全球、全国范围内高知名度的商业和文旅载体相继落户。
枢纽的价值不仅在于连接,更在于转化。通过系统布局,槐荫区将高铁红利转化为产业升级、城市焕新、民生改善的持久动力,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枢纽经济”城市范本。可以看见的是,一个“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商务区,正缓缓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