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国防参谋长阿尼尔·乔汉首次访问澳大利亚。两国表态将在未来展开防务合作,加强所谓的“集体安全感”。

【印度国防参谋长阿尼尔·乔汉访问澳大利亚】
这场访问,发生在055大驱遵义舰编队刚刚结束环澳大利亚航行之后,这意味着印度国防参谋长的到访绝非偶然,两国口中的“防务合作”有很大概率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从战略层面上看,印度和澳大利亚都把中国当成假想敌。
印度不必多说,中印边境局势目前只是回退到了2020年前的状态,争议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谁也没有办法保证未来莫迪政府是否会重挑事端,边境问题相当考验印度的地缘智慧。

【印度国防参谋长阿尼尔·乔汉】
同时,随着中国海军开始往印度洋方向扩大影响力,中印两国未来在印度洋上发生摩擦的风险正在飞速增长。考虑到印度海军实力远不及中国海军,面对这一潜在战略挑战,他们自然有必要寻求外部支持,牵制中国海军。
澳大利亚这边则是另一种情况,中澳之间本身没什么争端,但架不住澳大利亚一直心甘情愿当美国的马前卒,喜欢在对华问题上冲锋在前,展示对西方的忠诚。
在中美两国围绕南海、台海地区展开博弈时,澳大利亚总会“按时刷新”,给解放军找麻烦。
所以西方专家猜测,遵义舰编队的环澳大利亚航行,是中国向堪培拉当局释放的一个警告信号。中国已经开始着手敲打澳大利亚,遏制澳军在南海和台海的挑衅活动。

【在南太平洋航行的遵义舰】
说来也令人费解,澳大利亚会积极介入南海、台海问题,不是因为他们在这里有具体的利益诉求,也不是美国愿意为此提供额外的利益。堪培拉的“初心”其实相当虚无缥缈,他们只想证明自己是一个孤悬海外的白人国家,而且心向西方,随时准备和美欧站在一起。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从地理层面上被孤立在了西方之外,加上周边都是黄种人或者黑人国家,澳大利亚人在19-20世纪集体认同感构建的过程中,始终刻意强调自己的白人身份,处处追求融入西方。
如今澳大利亚处处给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国使绊子,多少都受到这种认知的影响。以至于衍生出了“澳大利亚每年花三百亿军费保证和中国的贸易不被中国破坏”的笑话。
堪培拉对于“如何证明自己在西方世界中的价值”这件事,显得极为上心甚至是焦虑。在大英帝国落后,紧跟美国的步伐,充当干涉亚太地缘问题的“急先锋”,就成了历届澳大利亚政府的基本操作。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地理上更接近亚洲的澳大利亚,却始终执着于在本地区充当一个“搅局者”、“捣蛋鬼”的角色。

【澳大利亚在地理上更接近亚洲而不是北美或者欧洲】
如今的形势下,我们已经不能容忍澳大利亚在南海或者台海的小动作,那么如何向澳大利亚传达这个信号呢?在外交警告和经济手段之外,军事威慑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就有了遵义舰编队环游澳大利亚的场景。
055大驱的“疗效”立竿见影,澳大利亚此前敌视或者漠视中国的群体,纷纷展示出“眼神清澈”的一面。一个此前从未考虑过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澳大利亚如何在中国的军事压力下自保?
考虑到美国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向南太平洋方向,澳大利亚自身军力又有限。澳方自认为要寻找新的防务合作伙伴,分摊来自中国的军事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和澳大利亚这两个交集不多的国家,会突然宣布要开展防务合作的原因。中国是他们共同的假想敌,而且解放军都让他们感觉喘不过气来,算是臭味相投了。

【印度海军的驱逐舰编队】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印度和澳大利亚有心搞防务合作,但我不认为能搞出什么成果。澳大利亚远在南太平洋,而印度主场在北印度洋,别看这两大洋紧挨着,但两国直线距离超过5000公里,比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距离都远。
更何况印澳两军关注的方向也几乎不重合,能合作的领域注定有限,双方甚至没有办法给对方提供太多物质上的支持,所谓的“防务合作”更多是提供一种应激之下的“心理按摩”。
再说得直白一点,即便澳大利亚和印度海军凑到一起,依然不敌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所以别看两国口号叫得响,产生的实际威胁远远小于他们互相之间提供的情绪价值。

【澳大利亚海军编队】
澳大利亚要想重新过上偏安一隅,岁月静好的日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伸到南海、台海的手收回本土,老老实实和中国做生意,安安心心当一个南太平洋“土大款”,不要掺和中美博弈,否则下一次去塔斯曼海的解放军战舰,就不只是055大驱编队那么三艘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