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会Deepseek?官方示范的13种提问模板了解一下

科技创新点子 2025-02-20 23:54:15

朋友小林最近总是吐槽,说自己用了一堆AI工具效果都不好,输出的内容又单调又不专业。

而隔壁的同事老张,用同样的工具,做出的方案不仅条理清晰,还极具创意。

小林很不服气:“到底是工具有问题,还是我运气不好?

其实,小林的问题不是运气不好,而是他还没掌握提问的正确打开方式。

AI可以代劳很多事,但它还远不如一个聪明人懂你在想什么。

所以,你问的问题越精准,答案自然越贴合。

就像我们平时跟别人说话,如果你问得语焉不详,别人也会一头雾水,更别提给你一个满意答案了。

而Deepseek的全部魅力,就在于帮助你找到和工具对话的正确方法。

Deepseek的设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它为用户准备好了大量标准化提示词,甚至官方还整理了13类具体场景的模板。

这些模板不仅是对提问方式的优化,更是教会我们如何高效沟通,把自己的问题说清楚。

可以说,问得好,解决问题这事儿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很多人在第一次使用Deepseek时,总会被它提供的海量功能搞晕头——到底从哪儿用起?

其实,官方整理的那份文档是一大“宝藏”,涵盖的13种场景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分好了类。

从小白到老手,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合适自己的模式。

比如,如果你是程序员,可以用它来完成**代码改写**和**代码生成**。

有时候一段卡壳的代码,Deepseek帮你三下五除二调优;或者你描述一个需求,它能直接输出整套代码结构。

对于要处理大量用户反馈或文本内容的人,**内容分类**和**结构化输出**的模板更是一大救星——它能把一堆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得干净利落,直接转化成Json格式,省去手动整理的大量时间。

如果你是市场文案人员,**宣传标语生成**和**文案大纲生成**模板简直是效率神器。

而喜欢文学创作的人,也可以让它在**散文写作**和**诗歌创作**中试试实力,说不定还能激发灵感。

无论是工作场景还是娱乐需求,这13类提示词都经过精心打磨,能够适配大多数的日常需求。

如果还没看过这份官方场景清单,不妨抽时间研究一下——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也能做出“专业玩家”级别的作品。

不过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的提示词,有人用得得心应手,有人却还是写得一塌糊涂?

关键就在我们对问题的组织方式上。

这和写作文、做计划其实是一个道理:逻辑清楚、层次分明,事半功倍;反之,稀里糊涂,连AI都不知道你想干嘛。

举个例子,有人想写一篇产品推荐文案,直接问Deepseek:“帮我写一篇淘小铺商品文案。

”虽然这句话没错,但并不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它没有明确告诉AI你需要的内容深度和具体方向。

调整一下,按照Deepseek的标准提示模型提问:“假设你是一个淘小铺金牌买手(角色定义),请写一篇针对30-45岁女性用户的护肤品推荐文案(带目标用户),文案必须包含功效、成分、优惠信息等要点(明确内容结构)。

” 这么一改,模型的回答质量完全上一个台阶。

我们用AI时,其实就是在训练自己的结构化思维:如何从大框架到小细节把需求陈述清楚。

长期坚持,不光工具用得越来越顺手,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提升。

即便如此,AI的引入真的可以让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了吗?

估计还是有人对此持保留意见。

设计师阿慧分享过她的看法:“AI很不错,帮我节省了很多重复性劳动。

但说到底,它只是工具。

比如在做平面设计时,最终效果靠的还是你对色彩、布局、整体感觉的把控。

AI是放大镜,好的基础能让你的作品更出彩,但如果基础薄弱,它没办法修补你的短板。

这种感受在其它领域同样适用。

Deepseek能让高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率,让低手快速完成基本要求的工作,但它并不会弥合“能力的鸿沟”。

换句话说,只有厚实的基本功配合正确的方法,才能发挥出AI的真正力量。

想通过AI实现质的飞跃,无非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的问题。

所以,你会发现,无论是Deepseek还是其他的AI工具,它们和多年前的人类发明其实没什么两样——帮我们完成更多机械重复的任务,但一款工具永远只是工具。

真正让工具“飞起来”的,其实还是人。

其实,学习使用AI的意义不在于挑战它的极限,而是从它身上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从提问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正是一种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锻炼。

在这条路上,没有捷径,但却让你走得更远。

看懂了Deepseek的这些玄机,或许,下次它不仅能给你答案,还会让你开始爱上思考。

本质上,AI不会代替我们做选择,但它可以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更清晰、更高效的人。

0 阅读:2

科技创新点子

简介:解读科技趋势,把握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