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六年八月的一个清晨,潼关城头寒风萧瑟。孙传庭站在城墙上,目光远眺西方。他紧皱眉头,心中思绪万千。作为明朝最后的希望,他即将率军与李自成决战。这一战,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命运,更将决定大明王朝的存亡。
这位老兄年轻时就崭露头角,在天启年间就混进了朝廷。谁知刚入朝没多久,就跟权贵们杠上了。结果可想而知,被发配回老家蹲了好几年。
要不是陕西闹翻天了,朝廷实在找不到人收拾烂摊子,孙传庭估计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崇祯八年,朝廷一看实在没人了,只好把这位"刺头"请出山,让他去陕西当巡抚。
孙传庭到了陕西一看,差点没晕过去。朝廷就给了他六万两银子,连人带马都不够养活的。但孙传庭也不是吃素的,他琢磨了一番,决定从当地的土豪们身上动点脑筋。
他一边安抚百姓,一边从那些侵占军屯的地主手里搞钱。没多久,每年就能搞到十几万两银子,还有不少粮食。有了钱粮,自然就能招兵买马了。
孙传庭的本事很快就显现出来了。他带兵追着农民军满山遍野地跑,没几年就把陕西的局势稳定下来。特别是在崇祯十一年,他联手洪承畴,差点就把李自成给灭了。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又出幺蛾子了。后金打过来了,崇祯急得不行,把孙传庭和洪承畴都调去京城勤王。这一走,之前的功劳算是白费了。
到了京城,孙传庭又跟杨嗣昌闹翻了。他坚持要把陕西的兵力留在当地,不然农民军肯定卷土重来。可杨嗣昌根本不听,孙传庭一气之下说自己病了要休假。
结果杨嗣昌告了他一状,孙传庭就这么进了大牢,整整蹲了三年。孙传庭在牢里蹲着的这三年,外面的世界可谓天翻地覆。
李自成像打了鸡血似的,喊出个"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一下子吸引了无数穷苦百姓。他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眨眼间就占领了大片土地。
朝廷这边可就惨了。杨嗣昌和熊文灿拼命剿匪,结果连李自成的影子都没摸到,反倒把自己给累死了。杨嗣昌一看大势已去,干脆吞金自尽了。杨嗣昌一死,朝廷更是乱成一锅粥。就在这节骨眼上,清军又来凑热闹,大军压境围攻锦州。
崇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调了十三万大军,让洪承畴去救援。可洪承畴也不傻,知道硬碰硬肯定讨不到好,就想着慢慢耗。
但崇祯哪有那个耐心?天天催着洪承畴赶紧打,结果洪承畴被逼无奈出兵,一仗就把十三万大军给打没了,自己还成了俘虏。
这下可好,明朝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一朝崩溃,军队只能龟缩在山海关里自保,再也不敢踏出一步。
李自成这边可是春风得意。趁着朝廷焦头烂额的当口,他一路势如破竹,连下洛阳、开封等重镇。官军见了他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四处逃窜。
李自成这会儿已经不满足于当个山大王了,心里早就盘算着要当皇帝了。他在襄阳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开始学着当皇帝的样子收买人心。
河南和湖广相继陷落,大明的版图千疮百孔。此时朝廷能指望的,就只剩下蹲在潼关的孙传庭了。
崇祯十五年正月,崇祯在文华殿接见了刚出狱的孙传庭,任命他为陕西三边总督。没等孙传庭喘口气,四月底就接到了兵部的命令,让他立刻带兵去河南救援被李自成围困的开封。
孙传庭这会儿才发现,自己当初在崇祯面前吹的牛皮有多大。他原本信誓旦旦地说,给他五千人就能搞定局面。结果到了前线一看,差点没吓死。李自成的队伍少说也有几十万人,哪是五千人能对付的?
孙传庭赶紧给崇祯写了份检讨,说自己之前是目光短浅,现在才知道事情有多棘手。他向朝廷提出要两万精兵,还得有一百万两银子才行。
崇祯一看这份奏折,气得直跳脚。他觉得孙传庭这是在敲诈朝廷,威胁他不给钱就不干活。崇祯二话不说,下令让孙传庭立刻出关,还警告他别自找麻烦。
但孙传庭也不是好糊弄的主。他拖拖拉拉,找各种理由不出关,一边暗地里招兵买马。在这期间,他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斩了援剿总兵贺人龙。
这事在当时可是轰动一时。有人说这是崇祯和孙传庭商量好的,毕竟贺人龙两次见死不救,坑害主将,按军法是该杀。但也有人说孙传庭是在断自己的臂膀,贺人龙可是个能打仗的将军,农民军听到他的名字都害怕。
不管怎么说,贺人龙一死,农民军是乐开了花。他们喝酒庆祝,说"贺疯子死了,咱们进关中就跟捡菜一样容易!"孙传庭面临的压力可不止来自朝廷。关中的老百姓也对他怨声载道。
原来这些年关中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啊。先是长期给明军和蒙古人当运输队,又赶上大灾年。朝廷不但不救济,反而还要他们给孙传庭的大军掏钱。再加上孙传庭跟前任巡抚有矛盾,搞得民怨沸腾。
但真正让孙传庭头疼的不是老百姓,而是那些地方豪强。这些人可都不是善茬,他们或是自己当过将军,或是祖上做过大官。平时就没少贪污军饷,虚报兵额。现在孙传庭要清查军屯,这不是动他们的奶酪吗?
这帮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们一会儿告孙传庭的状,说他"玩寇糜饷",一会儿又说"秦人日在汤火中",搞得好像孙传庭才是罪魁祸首。甚至还放话说,"要是总督不出关,农民军就该来了"。
朝中那些跟这帮人有利益关系的大臣也没闲着,整天在崇祯耳边吹风,说孙传庭不出关肯定有阴谋。崇祯听多了这些话,也开始疑神疑鬼。他本来就担心孙传庭在关中养兵自重,现在更是坐不住了。
此时的大明可谓内忧外患。辽东丢了,山海关成了最后一道防线。湖广那边的左良玉又不敢跟农民军打,中原地区基本上成了无人之地。京城随时可能遭到满清和农民军的夹击。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哪还敢让孙传庭在关中悠哉?他不停地催促孙传庭出关,跟李自成决一死战。孙传庭其实心里清楚,现在出关跟送死没什么两样。
潼关可是关中的门户,守住了就能高枕无忧,出去了就是在刀尖上跳舞。再说他手下的兵大多是新兵蛋子,哪经得起农民军的折腾?
但孙传庭也知道,他根本没得选。朝廷派了监军盯着他,这些人直接向皇帝汇报,要是他敢抗命,分分钟就会被打成叛逆。
无奈之下,孙传庭只能抱着一丝侥幸,率军出了潼关。崇祯十六年八月十日,孙传庭终于踏出了潼关。
这时的孙传庭看上去威风八面。他挂着兵部尚书的头衔,总督七省军务,手里还拿着尚方宝剑。但实际上,这都是些虚名。
河南、湖广这些地方早就被农民军占了,地方官军要么逃了,要么投降了,剩下的也因为没饷银成了纸老虎。反倒是农民军越打越强,不少官兵都反水加入了他们。
孙传庭手里的兵力不到十万,还大多是新兵。这么点人马要跟几十万农民军硬碰硬,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但事已至此,孙传庭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十月初六,农民军攻破了潼关。孙传庭在乱军中战死,为大明王朝献出了最后一份忠诚。孙传庭的死,标志着明朝最后一支能打的军队也完蛋了。五个月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明王朝轰然倒塌。
这哥们能力是有的,但赶上了烂摊子。朝廷烂,官员烂,连老百姓都对他不待见。他想干点事吧,又处处掣肘。最后被逼着去送死,人财两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