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有一个特点就是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会移花接木把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进来,这样会让剧本更加有历史感。《长安十二时辰》有一个情节:已经当到参将的张小敬因为怕士兵伤亡太大拒绝攻打石堡城而被撤职重新变成大头兵。历史上真有拒绝攻打石堡城被撤职的将军,不过不是张小敬而是剧中王宗祀将军的原型王忠嗣。
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屡历战功是唐朝第一个被升为四镇节度使的战将,前途一片光明。如果不是石堡城事件王忠嗣很有可能会升为宰相,也很有可能会压制住安禄山那样历史就会被改写。石堡城是唐朝和吐蕃王朝边界属于吐蕃的一个战略据点,曾经被唐军突袭攻占,后来又被吐蕃抢了回去。玄宗皇帝想让王忠嗣拨掉这颗钉子,王忠嗣却上奏道:“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非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体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用白话来讲就是:“石堡城非常险固,吐蕃人又拼了老命来守,一定要打可以,但是伤亡要几万人才能搞定,不划算啊。不如等待机会再做打算是个好主意。”唐玄宗对此不高兴。
王忠嗣吝惜将士生命,可有人想取这份殊荣,唐将董延光上书请战,玄宗命王忠嗣协助。王忠嗣出工不出力,另一位名将李光弼劝道:“将军以士卒为己心,虽受诏令出战,却不悬以重赏鼓舞士气。实耽他(董延光)的谋略,若此战不利,必归罪于将军啊。”翻译成白话就是:“将军爱护士兵,受到皇帝命令却不用重赏鼓舞士气,这要耽误了董延光的大事,如果作战失败,将军肯定要背锅啊”没想到王忠嗣却回答:“李将军,我早就想好了,我的初心难道就是求富贵吗?这个石堡城得到了我们也不能控制吐蕃,失去了对我们国家又没有大损失。我怎能用几万人的生命换官位。皇帝如果责备我,我就是失去一个大将军的位置,还可以回朝当个侍卫,我心甘情愿。”唐诗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的功业往往都是建立在千万士兵的性命上,王忠嗣能够超越时代局限把人命看成大于天,不用人命来为自己的官爵铺路实在是难能可贵,王将军光凭这一点就可以光耀千古。
此后王忠嗣果然获罪,玄宗又命王忠嗣的部将哥舒翰攻打。哥舒翰率领6万多唐军激战,虽然攻下石堡城果然如王忠嗣所言唐军损失数万,再过数年石堡城又再度被吐蕃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