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笑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但时代的孔乙己就在我们身边

邱小美是Kelly 2020-03-28 23:29:09

或许是因为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太过于悲惨,所以毕业多年之后,我仍然对这个人印象深刻,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人: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有一些伤痕;花白的胡子乱蓬蓬的,穿着一件破破旧旧的长衫。

但是,孔乙己就是长这个模样的吗?今天再读一遍这篇文章,发现,虽然鲁迅先生给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固定的形象,但是,除了不穿长衫、不吃茴香豆之外,我们能在身边很多人身上,找到孔乙己的影子。

孔乙己的悲剧,离不开自身的原因

说到鲁迅先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弃医从文,他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

《孔乙己》的创作,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但是,孔乙己的悲剧,并不能简单的总结为封建的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他自身的原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毕竟,没有考上秀才的人,比考上秀才的人多了去了,但混得最惨的,当属孔乙己。很多读书人即使一辈子考不上秀才,也不至于连换口饭吃都做不到。

孔乙己也是如此,他并非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收入,书中写到: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做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

(钞字并没有写错,原文用的就是这个钞字,但不是摘录文中的句子的时候,我会用“抄”这个字)

秀才考不上,却执着于考秀才。对于抄书这样的工作,看不上。于是,也就没了收入。

很多做工的人也到咸亨酒店喝酒,这些人以嘲笑孔乙己为乐。但如果,孔乙己是一个虽然没有考上秀才,却能养活自己的人,至于成为这些人的笑话吗?

考不上秀才,却也不愿意放低身段去工作,最后混到如此地步,不怪自己,怪谁?

认清自己的身份,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活得有尊严。

时代的孔乙己,就在我们身边

很多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很有深度。年少时候读孔乙己,读到的是那个穿一身破旧长衫的孔乙己。数十年过去,读到的却是那些穿着光鲜亮丽的孔乙己。

1、好吃懒做,维护可怜的尊严

孔乙己为什么没有营收?失业的原因并非是没有赚钱的渠道,而是他好吃懒做,做了几天,就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次数多了,就没有人愿意给他工作了。

但是也放不下一个读书人的尊严去做工,于是,就成了咸亨酒店里经常记账的客人之一。虽总是及时还账,但是所有的收入,不过是偷东西所得罢了。

殊不知,他的尊严早就已经没有了,就连十二岁的小孩,都不耐烦和他说话。

现代的啃老族,就是这样:能力不高,眼光却很高,找不到工作,就在家啃老,美名其曰暂时没有找到好工作,在家休养生息。

结果呢?

很多人啃老,只有开始的一天,没有结束的一天。他们维护着自己眼中的尊严,却不知道,在旁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寄生虫而已。

一旦没了寄主,恐怕会比孔乙己还可怜。

2、忙于学习,却没有学有用的东西

初读《孔乙己》,对书中的那段话印象特别深刻: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难道,必须要认识回字的四种写法,才算得上是一个读书人吗?

不见得。

一个字的写法再多,最能被大众接受的,不过也就那么两种。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种细节上,对于自己的成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学生时代的数学题,尤其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不会追问你演算的过程,更在意的,是你最终的答案,是不是正确答案。

你从上海到北京,没有人会追问你是坐火车、汽车、高铁还是飞机,别人只关心你有没有平安抵达目的地。成功的方法有千千万万种,但如果你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放错了地方,就不能怪自己失败。

在这个知识付费兴起的时代,很多人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流行学什么,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自己应该学什么我曾经见过一个女孩子,每天除了上班的时间,几乎都在学习。不管是吃饭还是坐地铁,都热衷于学习。可是,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她的学习,没有什么重点和目的。单纯就是看到课程的广告,动心了,购买了。

买了之后,又心疼钱,于是,耗费大半的休息时间去学习。但是,都只学了皮毛。

什么是有用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对你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的,比如你和别人的沟通出现问题,就去看《非暴力沟通》,新工作需要运营自媒体账号,就学习自媒体账号的运营。

否则,就会变成另一个孔乙己,逢人就说自己会什么,却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这个行业。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死了吗?不重要。因为,不管书中的孔乙己是否已经离我们而去,现实中的孔乙己却一直在我们身边。

0 阅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