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压轴大戏《我是刑警》开播就差评一片,观众的评价一针见血

长袖善舞醉霓裳 2024-11-28 18:44:36

提到《我是刑警》,你是不是也曾在开播前摩拳擦掌,满心期待?

这部打着“刑侦题材大剧”旗号的作品,从选角到宣传,都让人觉得稳了。

毕竟,主演是于和伟,配角还有富大龙和丁勇岱这样的老戏骨,光看这个阵容,谁不觉得这剧有点“神仙打架”的味道?

然而,期待值拉得越高,失望的落差似乎也越大。

才播了几集,观众的吐槽声就已经开始铺天盖地。

有的人冲着于和伟的演技来的,结果发现他在剧里“扮嫩”得让人出戏。

有的人本以为是烧脑悬疑,结果被一堆逻辑漏洞搞得一头雾水。

还有人实在受不了剧里那些生硬的广告植入,直呼“给我整破防了”。

总结下来,这部剧让人失望的理由居然高度一致,几乎每一条都精准踩中刑侦剧的雷区。

从剧情的漏洞百出,到演员不贴脸的扮相,再到某些表演生硬到“想转台”大家对这部剧的槽点真是各有侧重却又出奇统一。

但话说回来,剧是不能光靠吐槽活着的,能引发这么多讨论,说明观众还是有期待的。

问题是,《我是刑警》还能不能在后续剧情里挽回一波口碑?

于和伟:扛起主角大旗,观众却喜忧参半

说到《我是刑警》的男主角秦川,于和伟绝对是个响当当的名字。

这位曾经在《觉醒年代》里饰演陈独秀的“演技大拿把角色的刚正不阿与复杂情感诠释得入木三分。

再往前翻翻履历,他在《军师联盟》中,既能驾驭曹操的霸气,又能演出刘备的仁慈,堪称“全能型选手”。

观众对他的演技向来有信心,毕竟他的表现一向是“剧抛脸”角色切换毫无压力。

这次,于和伟挑大梁饰演秦川——一名刑警,角色横跨30到50多岁的岁月沉浮,这跨度大得有点像个小型“人生回忆录”。

刚听到消息时,观众摩拳擦掌,觉得于和伟这块老将稳了,绝对能在人物复杂的心境变化中掀起一场表演“飓风”。

但实际播出后,却有点“差强人意”。

尤其是前期20多岁的大学生阶段,但是于老师,这哪里像20岁?

即便磨皮滤镜已经开到了极致,可脸上的岁月痕迹还是藏不住。

这样的“扮嫩”效果,不免让人有种奇怪的感觉。

不过,随着剧情推进,到了角色更贴近于和伟实际年龄的阶段,他的表演明显更游刃有余。

秦川的沉稳、坚韧以及不妥协的信念感,被他一步步刻画出来,渐渐找回了观众的认可。

其他演员的惊喜表现

在主角表现备受争议的情况下,配角反而撑起了半边天。

先说李泰,饰演的叶茂生是个典型的“耙耳朵”老实人。

别看他的戏份不算多,但他通过微妙的表情变化,把这个角色刻画得非常鲜活:

妻子唠叨时的无奈、与秦川讨论案情时的真诚,以及偶尔流露的羞涩,细腻得让人眼前一亮。

很多观众表示,李泰的演技虽不抢戏,却让角色有了独特的生命力。

再看周波,紧张的氛围似乎为他量身定制。

他在剧中的表演层次感特别强,尤其是在面对案件重压时的愤怒和焦虑,几乎不用台词就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情绪爆发。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他的“焦灼味儿”这一点实在让人佩服。

争议焦点

真正让人有产生出戏感觉的人就是马苏。

马苏在《我是刑警》里饰演男主秦川的干妹妹,一个土生土长的普通妇女,按理说这样的角色不需要大开大合的表演,只要接地气就能让人信服。

然而,她的表现却成了观众的一大槽点。

首先,她的服装和背景确实贴合角色设定:臃肿的棉袄、满手冻疮,再加上地方口音,按说这样的细节很容易让观众觉得她是个普通市井小人物。

但偏偏问题出在她的“眉眼间”。

那种一看就精明得不行的神态,完全打破了她应该表现出的质朴感。

最出戏的还是关键场景:面对秦川的审问,本该是情绪崩溃、大哭大喊的戏份,马苏却演得像在下一盘很复杂的棋。

虽说服装和背景很贴近现实,但她的表演却显得过于“用力”。

哭呢,哭不出来,情绪呢,情绪不到位。

观众本该跟着她的痛苦和压迫感走入剧情,可她的表演却让人感受不到丝毫的代入感。

她的尴尬表现不仅拖累了角色的可信度,更让整个剧情的节奏显得生硬。

一个女一号,被如此吐槽,实在令人唏嘘。

剧情槽点

《我是刑警》的开篇还是很有看头的。

故事一上来就直接把观众拉进了一桩真实案件改编的“西山矿抢劫案”案件发生在喜气洋洋的春节前夕,抢劫犯大闹矿区,枪声四起,场面血腥而紧张。

瞬间,这种年节与犯罪的强烈对比便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这起案子不仅让刑警秦川陷入破案难题,还巧妙地与他师傅高建设的牺牲联系在一起。

通过师徒情感的铺垫,不仅让观众迅速理解了主角的动机,也为后续故事提供了足够的情感张力。

可以说,前几集的节奏紧凑、氛围到位。

但随着剧情深入,问题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了。

比如抢劫案的关键情节——爆炸。

按照剧中台词,受害者因为爆炸尸体破损严重,身份无法确认。

然而,问题来了:爆炸的过程哪去了?

剧情里根本没交代任何炸弹引爆的画面,就直接跳到了“爆炸结果”这断片式的叙事让人一头雾水。

再比如案件调查中,受害者居然精准地描述凶手穿了“藕荷色”的衣服。

说实话,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怀疑角色的色彩学造诣。

而且那时候真有藕荷色这种叫法吗?普通人能分清这种细微颜色?

这样的台词设计不仅显得刻意,更让剧情的真实性打了折扣。

最让观众崩溃的,莫过于剧中的广告植入。

很多人发现,开头、中间、结尾处都塞满了生硬的广告。一集短短几十分钟,愣是被“恰饭”硬生生分成了好几段。

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让原本悬疑感十足的剧集显得割裂感满满,观众看得迷迷糊糊。

虽说剧本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但这制作水平和叙事能力,实在没把“真实”变成“抓人”的好故事。

细节到位,年代感强

尽管《我是刑警》在表演上争议不断,但在场景搭建和氛围营造上,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全剧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剧组显然是花了心思去还原那个年代的细节。

比如刑警队的档案室,一股浓浓的旧时代气息扑面而来,那些泛黄的卷宗、破旧的档案柜,让人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没有电子化的刑侦年代。

还有煤气灶、铁垃圾桶、刀痕斑驳的案板等生活场景,真的是随手一拍就是满满的生活感。

高建设案发生时的雪地场景尤其让人印象深刻,那堆积的白雪不仅让人感受到东北的寒冷,更为案件的紧张氛围增色不少。

可以说,这些细节让《我是刑警》在视觉上成功抓住了观众的心。

不过,场景的真实感虽然让人满意,但一旦和人物画面结合起来,就显得有点违和了。

于和伟的脸过于“白嫩”明显经过了过度的后期美化,与背景的朴素感格格不入。

这种“脸和环境不在同一个年代”的错位,让观众的观感大打折扣。

当一部剧的主角表现撑不起大局时,无论剧情如何努力,观众的共情都会大打折扣。

但是真正让人破防的还是作为刑侦剧最吸引人的部分——案件的血腥与真实,可能因为过审的原因处理了。

本该是案件高能的瞬间,但却“跳了过去”完全无法感受到那种生死攸关的紧张感。

刑侦剧看不到血腥场面,还怎么让人入戏?

结语

《我是刑警》原本是奔着“年度爆款”去的,不论从题材选择还是演员阵容来看,这部剧都带着很大的野心。

然而,真正播出后,问题也一个接一个地显现出来。

但是尽管吐槽声不断,我对此心里还是有些期待的。

像丁勇岱、富大龙这样的配角还没有完全展开他们的角色故事,这两位老戏骨的演技和气场可能会为后续剧情注入一剂强心针。

这样一个大题材集结了多名老戏骨,值得被认真对待。

如果剧组能在节奏、逻辑和表演上及时调整方向,这部剧依然有潜力成为刑侦剧中的经典。

我们也希望,它最终能用实力赢回观众的掌声,而不是遗憾收场。

信息来源:千龙网于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发布的——《《我是刑警》今日开播 于和伟携手实力派阵容恢弘演绎真实警魂》

信息来源:信息来源:青瞳视角于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发布的——《《我是刑警》11月27日开播 于和伟颗粒感再塑刑警本色》

1 阅读:1939
评论列表
  • 2024-11-29 09:13

    还原真实还可以[点赞] 另外年龄也没有问题,本身就是先当警察几年后考上大学深造的,小孩都可以七八岁了。 看清楚[墨镜]

  • 2024-11-29 14:56

    硬黑?一点脑子不带的黑?

  • 2024-11-29 21:00

    你是智商不够!

  • 2024-11-29 08:05

    鸡蛋里挑骨头,瑕不掩瑜,比较真实,是为数不多的好的刑侦电视剧

    We 回复:
    这剧还黑的话,中国还有啥剧能看的
  • 2024-11-29 13:24

    1分钟都看不下去

  • 2024-11-29 18:46

    你懂什么是藕荷色吗?自己百度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