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快递员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广西某县城的廉租房时,18岁的林小宇正蹲在废品站分拣塑料瓶。油污斑驳的双手接过红色信封的瞬间,这个向来沉默的少年突然红了眼眶——他用704分的高考成绩,为六年流浪人生画上了惊叹号。

废品堆里照进一束光
2018年寒冬,13岁的小宇遭遇人生剧变。父母因车祸双亡后,抱着破旧棉被蜷缩在废弃板房里的他,被贫困的亲戚们无奈放弃。从此,少年每天背着编织袋走遍三个片区,翻找垃圾桶里的塑料瓶和纸壳。街坊们总见他在路灯下写作业,单薄的身影被拉得很长。

暴雨中的作业本刺痛全城
"有次暴雨冲垮了板房,他浑身湿透跑到学校,怀里却紧紧护着作业本。"班主任陈老师说起2019年的场景仍声音哽咽。这份执着最终打动了校方:不仅免除所有费用,还由教师集资为他租下8平米的单间。自此,少年开启了"捡废品-上课-夜读"的生存循环——凌晨五点整理废品,课间啃冷馒头充饥,深夜两点仍在解题。

704分背后的36本笔记
2024年高考放榜当天,全县教育系统为704分的成绩沸腾。教导主任展示小宇的36本错题集时,人们发现连矿泉水包装的空白都被用来记单词。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个每月仅靠卖废品挣800元的少年,坚持捐出50元给福利院:"那些奶奶给我塞过馒头。"

北大为他亮起绿灯
如今,北京大学不仅开通"绿色通道"免除学费,校友会更自发组建帮扶小组。面对镜头,少年摸着录取通知书上的校徽轻声说:"我想学环境工程,让更多人不再因污染生病。"这个曾被命运踩进泥泞的孩子,正用温润如玉的品格告诉世界:苦难压不垮向阳而生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