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路一中:既让人人成才,又让人人成人

HNTV公益在线 2024-01-31 19:41:37

做个“无为”的掌舵人

宜路一中的校长曾长春是在学校遇到的一次次危机中磨炼成长起来的。他没有张扬的个性和善辩的口才,陪伴学校风雨30年,他力图去做低调无闻的“实干家”。

“我是农民的孩子,加上我身材瘦小,性格内向,在求学路上走了太多弯路。”曾长春说,“所以我在学生时代就下定决心,要让农村的孩子们以我为鉴,少走一些弯路。”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至善若水”,这是曾长春的人生态度。

这个准则放到工作中,则处处体现出他“无为”的管理方式:表面上看,他乐得清闲,不参与一线教学,不忙于细碎工作;实际上,他作为学校的掌舵人,30年来忠诚勤勉,引领着全校不断朝正确方向大步迈进。

“比尔盖茨说过,‘不要凭借自己100%的努力去换取成功,要想办法利用100个人,每人付出1%的努力去帮你实现梦想’。”曾长春说,“那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一人累会顾此失彼,我无为则大家会无所不为。”

秉持着“人人当校长,人人担责任”的管理理念,宜路一中的每一个校委会成员及其家属、各位班主任、骨干教师、最美教师,人人都能扮演校长角色,学校真正有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问的理想氛围,宜路一中人的主人翁精神因为曾长春的“无为”在整个校园扎根开花。

在宜路一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几次重大危机面前,有了勇担当、敢作为的一众领导班子的共同带领,学校每次都能冲破危机,冲离困境,转危为安。

十年磨一剑。曾长春也先后被评为周口市先进个人、郸城县十佳校长、河南省模范教师。

立德树人,创优争先,是他的心愿。继续创业,做强做大,是他的梦想。再次跨越,育人成才,是他的执着。守住名校,严细实恒,是他的抓手。

为学生,为家乡,为教育,他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让优秀成为极致的追求

明目标,定举措,严细节。

爬出危难的沼泽,离开痛苦的边缘,宜路一中的领导班子以校为家,秉承着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学校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规划,即“一年能稳住、二年显成效、三年上台阶、四年成名校、五年创品牌”,现在正稳步推进落实第二个五年规划,即“昂扬向上、立德树人、做强做精、名扬豫东”。

随着第一个五年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宜路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稳居全县农村公办初中前五名,优秀的升学率和亮眼的成绩使得学校连续15年受到县政府嘉奖。

宜路一中也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先进学校,省市课改先进单位、县高效课堂四星级学校,宜路一中在全县的名声响当当,是县农村中学的一面旗帜。

学校的发展靠质量,质量的提升在教师,打造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而宜路一中既是优秀学生的孕育场所,更是优秀教师的培养基地。

宜路一中有一支业务素质精深、教学实绩显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三尺讲台,终岁莫问荣枯事;两袖清风,回首只闻桃李香。”他们以高度的教育责任、满腔的育人热忱,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谱写着教育事业的华美篇章。

“青蓝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有了“领头雁”的引领,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了“后来者”的追随,越来越多的骨干教师强化了“传、帮、带”的责任和担当。

学校着眼打造“名师工程”。除每周各教研组听评课外,每月组织一次主题研讨,聚焦教育教学领域的难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

坚持充电,以不断提高为目标。只要上级相关部门有培训指标,曾长春就会想方设法给学校多争取一些名额,大力支持老师们出去培训。2017年,宜路一中和北京市第19中学建立了手拉手的关系,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研讨,互相帮扶学习,取长补短,在交流中不断增强教师业务能力。

有10名教师在县青年教师擂台赛中斩获特等奖、一等奖,每个从宜路一中走出去的教师都能独挡一面,成为新环境中的佼佼者。

“爱文化”

“爱、严、勇、韧、勤、细、实、忠”八个字是宜路一中的教风要求,一中用此精神来指导教师行为。

“为何‘爱’排第一?”记者问。

“做教育的人,若没有爱,对学生是亏欠,对自己是负担。”正在细数学校历史的曾长春突然慢了下来,字斟句酌地说,“没有爱,想让学生成人、成才,那是空话,做教师的根本、初心、第一要务,必须是爱。”

有些学生家里条件并不好,老师们会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怀,课余时间提着物资上门帮扶慰问。有的老师看到孩子们冬天衣着单薄,便会把给自己孩子买的新衣服送给学生。注意到某些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就及时关注沟通,不遗漏任何一名学生。

有对亲姊妹同在宜路一中读书,她们家境贫寒,母亲患有智力障碍,家中环境脏乱差,两姊妹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多次濒临辍学。为了让两姊妹继续接受教育,老师们多次找到两人谈话、多次登门找家长沟通、组织老师上门打扫卫生,学校近期还出钱为她们家里重新铺了院子,两姊妹在老师们的关怀下得以继续读书。

前不久,班主任侯老师发现了一个有抑郁倾向的学生,经侯老师多次耐心引导,学生主动向她倾诉压抑已久的故事。

侯老师得知,这个学生有一个妹妹因车祸去世,而父母竟责怪她,“妹妹是因为去找你才出了事”。这个学生便长期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从小学到初中,这种痛苦一直压抑于心,从未告诉任何人。长期以来的郁郁寡欢,让她经常半夜惊醒,时常感觉喘不过气。

侯老师得知后,先是错愕,接着温柔安抚,耐心劝导,告诉她这不是她的错,随后便联系了学生父母,告知情况。

学生父母很感激地表示,只看到孩子心事重,不知道症结在哪儿。如果不是侯老师,到现在都不清楚孩子到底怎么了。

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抑郁的学生,心头的阴霾渐渐被驱散,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有个叫小豪的学生,智力有些问题,讲话含混不清,而且伴有先天性的腿部残疾,整个人比较悲观自卑。曾长春注意到了这个孩子,便送给他一个笔记本,又告诉他,“我们是朋友,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告诉我。”

曾长春和小豪成了忘年交,慢慢地,小豪变得越来越自信开朗,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

三年后小豪顺利毕业,当他作为九年级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时,台下的所有教师都唏嘘不已,为亲眼见证小豪一路走来的进步而感慨万分。

宜路一中的每个学生都被细密地关爱着,教师们从不以成绩和家庭条件论亲疏,反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镌刻在每一个教师的心头。

动静之间收奇效

2017年暑假期间,宜路一中校团委书记郭盛留意到很多广场舞爱好者们喜欢跳一种名为“曳步舞”的舞蹈,此舞蹈动作快速有力,充满了动感,很多人一起跳时,极具现场渲染力。

如果学生们也学会了“曳步舞”,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而且可以为他们的课余时光带来更多活力,郭盛心里想。

头脑里有了想法,郭盛便马上自掏腰包,利用假期时间苦练“曳步舞”,再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改编,一开学便迅速教给全体学生。

在短视频尚不流行的年份,郭盛把学生跳舞视频放到了某视频平台上,点击量竟高达30余万次。从此宜路一中的课间操——曳步舞变成了亮点,跳成了经典,2018年登上郸城春晚,同年获周口市课间操比赛一等奖,河南省大课间评比三等奖,在和北京市第19中学的联谊活动中登上中央电视台,以曳步舞为主导的社团活动也由此成为校园的一大特色。

为了让学生们“动起来”,由郭盛牵头,宜路一中轰轰烈烈地创办起了大小社团,目前已经发展到29个,涵盖了知识拓展类、文艺类、体育类、计算机类等方面,以发展学生们的兴趣和特长。

学生们表现出对社团的极大热情,每天都在盼望着“社团日”的到来。

宜路一中发展起来的社团,从没有沦为形式上的装点,也未被任课老师占用,时间固定在每周四的下午,学生们可以各自撒了欢地去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以前那些不爱动、懒得动的学生,大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兴趣。

这一动,释放了孩子们的天性,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情谊,也让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上不占优势的学生,在另外一个舞台上获得了平等、信任和尊重。

厚重八角亭

进入宜路一中校园,视线右上方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师生们管它叫“八角亭”,但曾长春却习惯地称它为“忠爱亭”。

八角亭青瓦飞檐、翘角卷云,每一个角对应着宜路一中“爱、严、勇、韧、勤、细、实、忠”“八字文化”的其中一个,迎来送往于朝夕之间,为天地立心,为师生立命,为后世传衣钵。

“八字文化”前有“爱”字开示、后有“忠”字夯基,故“忠爱亭”之称是“八字文化”力行者、提炼者、倡导者曾长春对于时下教师队伍的振臂高呼,更是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对于后来者关于衣钵传承的殷殷期望。

“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对于基层教育规律的摸索和实践,能给我们的接班人带来哪些有益的经验和系统,这是我对自己终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思考和交代。”曾长春摸着八角亭尚未完全晾透的油漆,看着与八角亭倚角相望的一颗千年银杏,意味深长地说。

从“一个愿景”到“两个理念”,从“三个情怀”到“四有教师”,围绕“五育并举”,提出学生“六要”和“七大举措”,继而高屋建瓴地概括总结出既成人又成才、既育人又育苗的“八字文化”,从目标到标准、从教师到学生、从高点到落点,曾长春呕心沥血地去芜存菁,为莘莘学子和教职工队伍标明了明确的方向。

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忠”,更是一个园丁对教育事业的“爱”。

名校之名在于名师,名师之名在于名校长。矗立在宜路一中校门口的八角亭,是曾长春锤炼名师之器,也是宜路一中精神之魂,更是曾长春“教以育人、文以化人”教育思想的高度统一。

“来宜路一中的教师,先来‘忠爱亭’寻根觅迹,夯实决心。离开宜路一中的教师,再来‘忠爱亭’查漏补缺,立定信念。这是宜路一中将来一以贯之的传统。”曾长春踌躇满志地说。

“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虽躬耕于农村,但曾长春和宜路一中终有夸父追日之心。我想,深受曾长春耳濡目染的全体教职员工,在责任、大爱、实干的精神引领下,必将实现“既让人人成才、更让人人成人”的教育理想,让更多的宜路学子走出宜路,走向更高、更远、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尚寐(都市频道官网记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