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搜救》刚刚上映时对“救不救”的激烈争论,在大家都冷静之后心平气和的聊上几句,可能更有利于了解一场“搜救”背后打底要救的是什么。
甄子丹不打了,就让人物回归到正常人的范畴,有焦虑有怒气,挨打也要护脸,崩溃也会自残,平时不作为,但关键时刻会裹乱,看着就来气,但作为父亲,这个角色如何表现舔犊情深都不为过。
熊孩子就更不要说了,能作的妖都作了,该遭的罪也都遭了,许多恐怖片里,这种人是无法生还的,但是,在灾难片中,他们正是被“搜救”的重点,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的人群。
之所以会引发争论,是因为这对父子让观众有了情绪,也给了键盘侠们抨击的方向,人渣就不应该得到尊重,更不应该为了这种不顾大局的人做出涉险举动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但,为什么影片还是在极端的环境以及人物情绪中,向危险跋涉而去,去搜救那个迷失在冰雪之中的“孩子”?
因为,《搜救》要救的,是所有人对这个社会以至于背后这个国家的信心!
去看所有以营救为题材的影片,好莱坞的《拯救大兵瑞恩》也好,主旋律影片《万里归途》也好,营救所付出的代价无不沉重,但为什么仍然有人前赴后继去完成搜救?
因为,只有这次有人去救了,那么所有旁观者才有理由相信,当自己遇到同样危机,也会有人来救自己,如果负责营救的单位也和键盘侠一样,情绪上脑,这次对裹乱的人放弃搜救,那么,下次可能因为你不够热情而放弃搜救——那将是另一种恐怖的灾难,被救变成少数人的特权。
所以《搜救》其实也是文明进程中的一次有益探讨,恼怒留在银幕之内,而答案则在现实中开出温情之花。
也有人会说,如果坚决不救,以做警示,就能避免让更多人以身犯险,显然,这又是一种因噎废食的意见,冒险是人类的天性,不能因为惧怕别人冒险,就让所有人举步不前,让人违背天性同样是一种灾难。
希望所有人都能自由冒险,也希望所有人遇到危险都会有人搜救,即使这个人是个混蛋。而这,也正是能保障所有人没有生存后顾之忧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