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3000里3天收到,但不接平民单子

星空影视菌 2025-02-22 10:54:28
【前言】

文学作品或者电影里常常会有这样的描写:“一阵黄尘漫天卷地,骏马狂奔起来,骑马的人大喊‘八百里加急,挡路者死!’,接着就见尘烟滚滚,骑马的人一下子就跑远了,古老的道路上好像云都凝结了,晴朗的天空显得特别开阔!”

嗨,你知道吗?这些描写,讲的就是古代驿差送“快递”的事儿。那时候的快递可重要,有些都是皇家要用的东西,所以必须得骑着快马赶紧送过去。

这真让我们忍不住感叹,在古代那种消息特别不流通的时期,“千里马”可真是个超级奢侈的玩意儿。

【古代“快递”行业的兴起】

古代的时候,最早出现的快递,通常都是军方在用。甲骨文中有个“驲”字,这个字,就是古代快递所用到的驿马,这可是古代快递最早的记载。

当然了,古代的交通工具可没那么发达。哪怕是写信,也是靠“步传”,就是带着消息,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这就跟“传话”似的。

不过,“步传”实在是太慢。等到周朝的时候,就渐渐有了“马传”,这就是骑着马去传递消息。

这其实特别好理解,马是动物,它也得休息不是?所以每个驿站都备着专门的驿马和“快递员”。上一个“快递员”一到,立刻就换人换马,然后顺着路线接着往下传,就跟接力棒似的。

当然了,在古代干这种活的人被叫做“驿夫”。他们的日子可不好过,不管是下雨还是下雹子,都得在路上飞奔。

有个值得一说的事儿,古代的皇帝为了把这事儿干好,那可是大把大把地投钱进去,就为了让这个行业稳稳当当的。所以,不管是驿马还是驿夫,都有专门的规矩。

就像《后汉书》里说的那样,东汉的时候,驿夫在送信的过程中,得在头上戴着红头巾,肩膀上套着红袖套,就连身上背的包裹也有特殊标记。一般人要是见到这样的驿夫,都得好好招待着,可不敢把他们给惹毛了。

在古代,驿夫身上可都带着“御赐金牌”。要是有谁耽误了驿夫送信,驿夫就有特殊权力去惩罚这个人。

当然了,要是他没把信送到,皇帝也会要了他的命。

驿夫这个行业,那可是特别赚钱,但又超级危险。

【“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古代,尤其是战乱的时候,驿卒可就忙得不可开交。为啥?因为他们送的都是军情,军情那可都是火烧眉毛的事儿,所以这时效性就变得特别重要。

在唐代,要是骑马赶路的话,一天起码得走180里地。要是送紧急信件给皇上,那最少也得跑500里地。

到了清代的时候,速度就提上来了,一晚上起码能走800里地。

就像清朝咸丰那时候,军情特别紧急,于是就有了“红旗报捷”这回事儿。要是前方打了胜仗,那就得用“八百里加急”把消息送到皇帝那儿。皇帝看到消息的时候,那是高兴得不行,可实际上这都是3天前就发生过的事儿了。

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里写了这么几句诗:“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

他说驿卒就像流星似的,那速度可快了。就像天宝十四年的时候,安禄山起兵造反了,驿卒八百里加急送情报给唐玄宗,才花了5天时间,唐玄宗就得到消息了。

《大唐六典》里记着,唐朝最兴盛的时候,全国的驿站多达1639个,单是陆路的“快递员”就有2万多人,水路的驿卒还没算进去。

当然了,同样都是驿卒,可身份也有差别。给皇家办事的就更“高级”。他们也是在大太阳底下跑,但比一般驿卒更能吃苦,挣的钱也就更多。要是完成了“红旗报捷”,皇帝一高兴,会把这一整条线的驿卒都赏了,可比普通驿卒幸福多咯。

但是,有奖励就会有惩罚。

在古代,山贼和强盗到处都是,特别张狂。有些山贼强盗不认识驿卒,就会把重要的军情给抢走。这军情要是被耽误了,那驿卒可就惨,搞不好就得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个特有名的“快递员”,这人就是李自成。李自成早些年在银川做过驿卒,后来驿站搞裁员,他就只能丢了工作,最后干脆就起义造反。

唐朝有规定,要是驿马死了或者受损了,这驿长就得负责赔偿。要是偷偷减少驿站的人员和马匹,那就得挨一百杖的处罚。

《唐国史补》里记载,唐代的时候,有个专门送快递公文的驿卒。这驿卒,一不留神就出了岔子,有一个地方的公文他给少发了。结果,皇帝知道这事儿可就发火,处罚老严重了。他把负责那个地方的官员给免了职,还把这个驿卒给绞死了。

后来,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出现,管这个行业的官员就会安排好多人去送信,有时候还会请镖局的人来护送。

清朝有个小说家叫蒲松龄,他受到发小孙蕙的邀请,跑到高邮去当差。这当差,实际上就是负责驿站的管理事务。他发现,大运河那儿的驿站可能是最热闹繁华的。之后,他把不少问题反映给了上级,还写了一篇叫《高邮驿站》的文章。

那肯定,军情有需求才会有八百里加急这回事儿。普通老百姓可不能用官方的资源,所以“八百里加急”通常是不接民间业务的。

要是老百姓有需求,像给远方亲人送点东西,或者寄封信啥的,通常都会选普通邮件。这普通邮件可慢了,起码得一个月才能收到。要是再加上等对方回信,想收到对方消息至少得三个月。

【从送信到送物】

古代的时候,光送信可没法满足大家日常的需求,于是就有了能送东西的“驿站”。

就说普通老百姓吧,想给远方的亲人送个礼物,这完全行得通。要是送的是生日礼物,那就得提前两个月把礼物送到驿站,这样过两个月后,对方可能就刚好能收到。

当然了,要是吃的东西,那就不能选普通“快递”了。

在唐代,有件事儿特别出名,那就是给杨贵妃送荔枝。唐玄宗李隆基想让杨玉环高兴,就用类似现在“快递”的法子,把岭南的荔枝运到唐朝的都城长安。就像诗里说的:“一骑 (jì) 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lì)枝来。”

可让人想不明白的是,岭南离长安最少也有2000里地。就算是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那也得花大概3天时间,这水果咋保鲜?

你知道吗?早在唐代就有水果保鲜技术。据记载,像鲜梅、枇杷、鲜笋、鲥鱼这些新鲜食物,都有专门的“快递”,它们会星夜赶路送到北方去。

所以在古代,那时候“车马慢”,北方人也有机会吃到南方的水果,南方人也能有机会品尝北方的美食。不过要是考虑成本的话,这就比较奢侈。

【送信的特殊使者:信鸽】

古代还有一种比马快的“交通工具”,这就是信鸽。不过信鸽为啥没普及?主要是它有好处也有坏处呗。

信鸽能送信,关键是信鸽自己有个“定位系统”,啥意思?就是信鸽能记着回家的路。

要知道,信鸽是有归巢机制的。

就好比把一只信鸽从江苏带到老远的陕西咸阳去,再让信鸽带着信飞回家。最快的信鸽,只要10个小时就能到家。算一下时间的话,信鸽一分钟能飞1200米,要是顺风的话,能飞到1600米。

截至现在,信鸽到底是咋工作的,就连专家也给不出个确切答案。有些专家觉得,信鸽之所以能有定位系统,也许是因为鸽子的记忆力超棒;还有生物学家表示,信鸽能够利用地球磁场来确定位置。

当然了,还有像“导航说”这种的。

不过,信鸽送信存在很大的缺陷。毕竟信鸽是动物,得吃喝拉撒。要是它在树上停一下,被别的动物抓住,或者被猎人射下来,这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儿。

鸽子虽说有“归巢”的特性,可“容错率”实在是太高。放10只鸽子出去的话,能回来3只就已经很不错。

不过,它的好处就是适合短途旅行。要是跑几千公里的长途,那还是驿马更靠得住些。

【李鸿章架设电线】

古代虽然也有“快递行业”,可这又费时又费人还费马的,消息传递明显落后。

清朝的时候,外国侵略者一来,他们带来的像电报、电话这种先进玩意儿,不知不觉就对国人有影响了。这么一来,“八百里加急”就明显变得懈怠了。

就像1840年6月的时候,英国的军舰打过来了。林则徐赶紧把这个消息报告给皇上。尽管是用最快的马加急往北送消息,可道光皇帝收到消息的时候,都已经到7月了。

这对军情的变化产生了影响,从某个角度来讲,科技的落后也是清朝灭亡的一个原因。

【后记】

不过,在咱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当下,也得晓得在古代的时候,那些不管刮风下雨都在奔波的“快递小哥”,骑着快马,嘴里喊着“八百里加急”,那可真是一道超美的风景线。

当然了,在古代,那可是“车马慢”的时代,也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就像木心先生讲的:以前,太阳落下去的速度都很慢,车、马还有邮件的速度都慢悠悠的,人这一辈子也就只够去爱一个人。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