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下午,我和几个朋友在老街的茶馆喝茶,谈论起各类道教派门的神秘传说。
讨论的过程中,一个朋友提到闾山派,说它神秘且法术强悍,一时之间,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这不禁让我开始思考,闾山派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它与其他道教门派如此不同呢?
闾山派的起源与创始人闾山派的创始人是许逊,也称许真君。
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道士,据说有非常高的道行。
在民间传说中,许逊被称为四大天师之一,有着很高的地位。
他创立了闾山派,成为福建本土唯一的道教流派。
闾山派的宗主许逊教义颇为神秘,他还著有道教古籍《玉匣记》,这本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传说许逊不仅在豫章治水,还在湖南、湖北等地消除水患,斩妖除魔,赢得了百姓的广泛尊崇。
许逊过世后,他的徒弟陈靖姑继承了师父的学说,并发扬光大,使闾山派逐渐发展壮大。
许逊的传说和闾山派的创立过程令人好奇,这究竟是怎样一个门派?
许逊及其弟子的传承与影响许逊的徒弟陈靖姑,被称为临水夫人。
她在宋朝被封为顺天圣母,成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现今在福建被广泛尊崇。
据了解,她从小便精通巫法,出生于巫师世家,这使得闾山派在早期便融合了许多巫法的元素,结合了其他道教门派的符咒科仪,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2008年,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闾山派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被进一步认可。
这些传承与影响使得闾山派在福建地区、乃至两广和江南一带逐渐扩展,甚至在东南亚也有不少信徒。
独特的神灵与祭祀方式与一般道教门派供奉三清、玉皇大帝不同,闾山派供奉的是闾山九郎、临水三夫人,张觅娘、蒙山七郎、横山十郎等神仙。
大部分神灵的来历普通人一无所知,只有许逊和陈靖姑比较为人熟知,其他神灵名字对多数人来说更显神秘。
闾山派的道士基本都是散居道士,他们不住在道观,而是居住在自己的家里。
每个道士可以拥有自己的法坛,包括世袭制法坛和自立法坛,法坛种类和名称都颇为独特。
这种分散祭祀方式也让人感到别具一格。
闾山派的法术特征与仪式闾山派的法术非常强悍,种类繁多。
例如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锅等等,光听这些名字就让人觉得难度系数很高,常人难以理解。
闾山派的道士在进行这些法术时,气势磅礴,比如登云楼仪式,道士登上叠放的桌子,翩翩起舞,行罡布法,如入无人之境,让人过目不忘。
闾山派道士还分为红头法师和黑头法师。
红头法师以驱邪收妖、消灾解厄为主,标志为红头巾供奉临水夫人等女神。
黑头法师则以黑头巾为标记,从事超度亡灵等法事,供奉法主公,擅长丧礼法事、超渡驱邪。
此派中的普庵派更为特殊,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元素。
这类复杂且独特的法术和仪式进一步凸显了闾山派的与众不同。
无论是霸道的法术还是深奥的教义,都使其在道教中独树一帜。
闾山派法术的争议与社会影响许多人认为闾山派的法术过于霸道,极具攻击性。
比如有的道士施法时,几乎是抱着“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态度。
闾山派法术的方式和理念让其他道士觉得惊讶甚至敬畏,认为它的法术确实非凡。
这些独特的法术和仪式不仅让闾山派在国内道教界占有一席之地,也吸引了许多信徒的关注,他们之一位闾山派道士曾写道:“天上至尊是玉皇,人间最贵是君王。
天下鬼神皆敬仰,唯有闾山做主张。”
细细探寻闾山派可以发现,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神秘的教义和强悍的法术,还在于它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闾山派的独特之处如同一块未解之谜的拼图,每一块都传递着福建道教文化的积淀与发展。
它充满神秘色彩,也彰显出一种文化的延续。
闾山派的故事,不仅让人们看到中国道教的多样性,更让人深思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未来,这片神秘而丰富的文化土地上,还会有更多精彩等待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