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友:历史上美国曾多次帮助中国,中国却不领情,不感恩!

朱瑾瑜瑾秒 2025-02-07 14:07:39

前言:

在前几年,一位美国网友在美版的“知乎”上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题内容如下:

曾经在中国的历史中,我们美国曾经多次帮助中国,为何到现在,中国却不懂得感恩我们美国,还把我们当仇人呢?

这个美国网友的问题在美国的“知乎”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众多,褒贬不一。

但是,绝大部分,美国网友在指责中国,他们提到,在清朝末年援助中国留学生,在中国抗日期间,美国曾多次帮助支援中国,如果没有美国的“小男孩”,中国抗日战争或许会持续更久。

更何况,美国在中国战后,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大力的支持中国进入联合国五常中。

每一次对中国伸出援手都能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为何到头来中国还是不懂得感激。

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让我们深入的研读中国近代的历史,一起找出美国人想要的答案吧。

美国真的帮助了中国?

其实,在历史中,美国确实是帮助过中国,并且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

在清政府统治时期,再到清政府灭亡民国建立;抗战时期直至现代社会,每一个时间段的发展,都有美国在背后作祟。

就先从这位美国网友所说清朝末年时期开始。

确实清朝末期,美国的确派遣了大量的传教士,兴建教会大学,还资助了一批中国留学生,这样的善举,帮助中国看清现代世界的发展模式,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这些传教士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宗教上的指导和帮助,还带来了先进的西方知识和科学技术。

他们在中国建立了教会学校,并教授西方的科学、医学、经济等知识。

他们热衷于用教育洗脑中国民众,传播他们本国的思想。在当时,那些著名的大学,如燕京大学、东吴大学和金陵大学等都是他们美国人所创办的。

这些教育机构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学生,他们学成回国后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美国的教会大学为中国提供了先进的教育资源和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留学生通过在美国的学习,接触到了西方文明的精髓。他们不仅学到了新的学问和知识,还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管理经验。

不得不承认,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领导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美国的传教士和教会在清朝末期的中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教育资源,还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他们的举动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和指导,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并且还曾在西方列强“如英国、法国、德国等”逼迫清政府割地赔款时,呼吁保护清政府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种立场不仅是出于对国际法和主权原则的尊重,也是基于美国自身的利益考量。

美国当时认识到,如果西方列强无视国际法和剥夺清政府的领土,这将创造不稳定的地缘政治局势。

同时,亚洲地区的动荡也可能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美国坚定维护清政府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代表了一种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公正和维护稳定的世界秩序的立场。

但是,不要以为美国是无条件无利益的帮助中国的,在这些背后的同时,美国政府有着自己的思量和考究。

美国背后的想法

在国家间的合作关系中,国家的利益常常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也不例外。这种援助背后往往有着明确的政治动机和利益考量。

十八世纪后期,美国的独立运动在十八世纪后期迅速兴起。于1873年,英美双方达成停战协议,这也标志着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政权。

然而,此时的清朝,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正好美国人为了发展,急于寻找可以与其通商贸易的国家。

在华的英国商人,趁机向美国推荐了中国。1874年,中美两国开始进行第一次接触。

在那个时代,中国对于遥远的美利坚合众国几乎毫无了解。当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与英国国旗相似的美国国旗时,他们错误地以为美国是英国的附庸国。

因此,他们授予了美国代表团类似于中国通行证的官方印章。正是由于这个误解,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才得以展开。

起初,美国从中国进口茶叶、丝绸、瓷器、象牙、香料等商品,然后转而向中国销售棉花、皮革、铅等产品,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通过与中国的贸易,美国很快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经济迅速崛起。

然而,到了19世纪晚期,这一贸易通道并不再像过去那样顺畅。

英国在世界舞台上仍然是一股重要势力,但随着其他国家的崛起,英国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英国联合法国在天津渡口驻军,并限制其他国家进入中国市场的货物。

鸦片战争的爆发彻底摧毁了美国人所做的努力。由于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难以承担这些负担,这对美国的经济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住自己的经济利益,美国才出面调解此次的冲突。

此外,相较于英法日等国签署不公平的条约并剥夺中国的权益,美国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也对中国造成了相当大的伤害。

该条约赋予美国在中国设立租借地的特权,导致进入中国的商品的关税完全由美国决定,进而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司法独立。

美国之所以反对列强在中国进行领土瓜分,是因为这将对其既得利益构成破坏。

然而,由于美国当时正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而错过参与掠夺中国的机会,因此他们也无法分得一杯羹。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们才会听到有关美国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说法。

资助中国留学生?

美国资助留学生的资金 还是从清朝的赔款中抽出。

这样的策略更是巧妙。大家一定听过和平演变这个词,这是美国人在征服其他国家时采用的温和而持久的方式。

罗斯福的叔叔曾认为:留学生是对目标国家产生最直接影响的存在,几十年后,这些留学生必将在中国各个领域大有作为,中国的政府机构、教育事业和金融行业都将充斥着美国思想。这样的影响是非常有效的。

这种以留学生为媒介的影响方式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留学生们不仅会将美国的思想传播到中国,同时也会将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传达给美国,促进美国对中国的实际了解。

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至于,美国的介入迫使日本投降那更是无稽之谈,在中国抗日的十几年中,无数的先烈付出了生命。

在那个时候,日本由于久攻不下,伴随着苏联红军的加入,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美国的介入只是迫使日本提前投降罢了。

要说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援助,不可否认的是,有一部分援助确实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

然而,将这援助归结为搅乱中国内部秩序的动机,或许是过于简化了复杂的历史背景。

美国在解放战争期间援助蒋介石的战机枪炮,的确大部分未能被有效地用于打击共产党,而是被蒋介石用于镇压国内的反对势力。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的援助本身就是为了搅乱中国内部秩序。

事实上,在战争前后,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援助有着多重目的。首先,美国当时抱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成为一个亲美的盟国的期望。

援助中国的战机枪炮,旨在加强蒋介石政权的军事实力,以便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能够成为一个稳定且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其次,美国政府援助蒋介石的目的也包括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意图。

当时,冷战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美国视苏联为主要威胁,并担心共产主义的势力蔓延到东亚地区。

因此,美国政府致力于支持国内反共的势力,希望通过加强蒋介石政权的军事力量,抑制共产党在中国的发展。

帮助中国进入联合国?

1949年,中国内战结束,备受美国期待的蒋介石政府,民心尽失退居台湾,美国在联合国五常中失去了跟班,就开始百般阻挠新中国,恢复联合国五常的正当席位。

所以,也不存在什么美国帮助中国加入五常。他们随时随地,都在为自己的既得利益考虑。甚至为了利益,选择性地忘记对中国的仇视,转而开始拉拢。

然而,历史的潮流无法阻挡,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意识到无法遏制中国崛起的趋势,美国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逐渐地,美国开始意识到与中国进行合作是符合双方利益的选择。在共同面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背景下,美中两国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对话与合作。

这种转变,部分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毕竟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对美国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利益驱动因素。

此外,美国也不得不面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变化。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逐渐崭露头角,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倡导多边主义的立场,这与美国传统上主导全球事务的角色形成了一定的对比。

为了维护自身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美国不得不考虑与中国建立更加平等和互惠的关系。

因此,美国开始拉拢中国,并试图通过与中国的对话与合作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

这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如贸易合作和投资,还包括全球挑战的合作,如气候变化、非传统安全等领域。

利益作为动机

在国家间的合作关系中,国家的利益常常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也不例外。这种援助背后往往有着明确的政治动机和利益考量。

当美国的利益考量发生变化时,对中国的态度也可能发生转变。

比如,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的军事现代化、领土争端、人权问题等,引发了美国的担忧和警惕。

因此,当这些问题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实质性威胁时,美国可能调整对中国援助和合作的政策和立场。

媒体和舆论的影响

媒体在塑造中美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报道中美之间的各种事件和问题,向公众传递信息和观点。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立场不同,媒体对中美关系的报道往往充满主观性和偏见。

部分媒体选择性报道,夸大或曲解对方的言行,从而增加相互之间的误解和紧张感。

此外,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舆论的传播速度。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个人和群体可以迅速传播信息和观点,进一步放大误解和不理解。

结语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忘记,美国的对华政策仍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在一些敏感问题上,美中之间的矛盾与分歧仍然存在,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寻找合作与妥协的方式。

无论如何,美国选择性地忘记对中国的仇视,开始拉拢合作,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进展,也是双方关系的一个新篇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