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彩电一哥将易主,控股股东计划退出,康佳再次站在十字路口

科技小编真疯狂 2025-04-20 14:08:43

2025年4月17日,康佳集团(深康佳A)发布了一份沉重的2024年财报,营收大降、亏损扩大、现金流告急等硬性指标“崩塌”,同时,其控股股东华侨城同时宣布正在筹划“专业化整合”,或将退出康佳控股股东。两大“利空”如乌云盖顶,让康佳不得不面临自1980年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45年的商业兴衰沉浮,康佳经历了从合资先驱到行业老大,再到技术脱节、战略迷失、高层内耗,最终滑向行业边缘。而这次的“易主风暴”,让康佳这位昔日“彩电一哥”再次站到了十字路口,等待它的会是一场迟来的告别,还是“涅槃重生”的机遇?

华侨城挥刀欲“断臂”,康佳陷入生死局

康佳2024年年报显示,其营收收入111.15亿元,同比暴跌37.73%;归母净利润亏损32.96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52.31%,为连续第三年亏损,三年累计净亏69.3亿元。另外康佳资产负债率高达92.65%,年内需兑付债务超20亿元。从财报来看,康佳整体经营状况非常糟糕,消费电子业务陷入增长停滞,其寄予厚望的半导体业务营收近1.7亿元,同比下滑近95%。这样的康佳明显已成为拖累华侨城的巨大“包袱”。

面对康佳业绩的惨淡,华侨城其实早就有了“挥刀断臂”之意。2024年8月26日,康佳集团时任董事局主席、董事刘凤喜,总裁周彬,董事姚威,董事局秘书吴勇军以及财务总监李春雷共计六人,同时离任。新的继任人员直至2024年10月21日才全部更替完毕。这次康佳董事会的“大地震”,应该是华侨城释放出的退出信号。

就在康佳发布财报的数天前,其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为推进央企之间专业化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拟由其他央企集团对本公司实施专业化整合,本次整合或将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

这意味着华侨城正式启动对康佳的剥离,砍掉与主业无关、盈利前景黯淡的子公司,以优化其整体财务状况。而对康佳而言,控股30年的大股东撤退后,留下的“真空”将成为其真正的“生死局”。

兴衰45年,内斗与战略迷失的代价

康佳集团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作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电子企业,康佳一度是中国电视行业的骄傲。1992年,康佳登陆深交所,成为“深圳速度”的典型代表。1998年,其凭借激进的价格战,拿下全国彩电市场第一,成为深圳首个产值破百亿的企业,迎来它成立以来的高光时刻。

2007年,面对彩电行业利润的下滑,康佳决策层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机会更多更大,于是康佳开始转型进军房地产市场,投入17亿元在昆山建立旅游度假区。而同时期的TCL却已经开始投产自己的面板工厂,深入布局电视产业链。最终,康佳错过了电视行业的发展机遇,从行业第一宝座跌下,被对手甩的越来越远。

2015年,围绕深圳总部旧改项目开发权,康佳和控股股东华侨城的矛盾彻底爆发,甚至还对簿公堂,导致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张。最终,康佳董事会也受到此次争斗的波及,以至于其三年内换了五任董事长,导致康佳集团长时间陷入管理混乱,战略左右摇摆,错失了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最终导致其从市场竞争中掉队。

面对彩电业务的衰退,康佳开始谋划战略转型,发力半导体业务。2018年,康佳孤注一掷斥资300亿元进军半导体行业,试图以MLED(微米级发光二极管)技术弯道超车,重建自己的产业优势。遗憾的是,经过8年的投入,其半导体业务毫无起色,基本上代表康佳这次的豪赌再次失败。

康佳能否等来自己的白衣骑士

康健面临的不仅是财务困境,还有产业层面的断层。如今大股东华侨城的退出,康佳唯一可以祈祷的就是接盘方是可以拯救它的白衣骑士。

目前来看,华润集团、中国电子等都是比较不错的接盘方,两者从业务布局层面来看,都可能会与康佳形成产业协同。比如华润旗下华润微电子,在半导体领域已形成“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全链条布局,若接手康佳,可补齐康佳在半导体核心技术上的短板,尤其在Mini LED、Micro LED等光电领域形成协同效应。中国电子旗下拥有中电熊猫、深科技等多家半导体上市平台,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全环节。它也可以帮助康佳突破技术瓶颈,重塑其在半导体业务层面的竞争优势。

但分析只是分析,康佳涅槃重生的关键除了接盘方之外,还要看其自身战略执行的坚定性。若改革转型再流于表面,不排除康佳这一承载一代人记忆的品牌,彻底成为商业历史教科书中的案例。

0 阅读:4

科技小编真疯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