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迅速崛起,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网络课程热潮。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乱象,不少消费者因缺乏辨别能力而落入陷阱,被所谓的“AI赚钱课”收割。
DeepSeek以其先进的大模型技术、自发涌现的推理能力、低训练成本和API使用成本低等优势,迅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其大模型和源码的完全开源策略,以及支持免费商用和衍生开发的举措,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然而,随着DeepSeek的火爆,市场上涌现出大量打着AI大旗的网络课程,这些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
低价课程往往只是拼凑公开资料,利用消费者的“信息差”牟利。例如,一些所谓的“DeepSeek高效使用技巧”课程,其主要内容竟是下载软件、注册账号等基础操作,而所谓的技巧大全,不过是官方网站上免费可查的提示词样例。更有甚者,一些课程标题打着DeepSeek的旗号,内容却是另一个人工智能模型的指令技巧,让消费者在花费金钱和时间后,却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高价课程则更加隐蔽,它们往往以“AI赚钱课”为噱头,鼓吹利用DeepSeek迅速积累财富。这些课程售价高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但其所承诺的内容却往往让人大跌眼镜。卖课机构通过制造焦虑情绪、打出“名师”金字招牌、承诺“接单变现”以及饥饿营销等“连环套”来引诱消费者下单买课。然而,当消费者真正购买这些课程后,却发现所谓的“名师”不过是照本宣科的“话术大师”,课程内容空洞无物,充满了“注水”和虚假宣传。
面对这股网络课程热潮背后的陷阱和乱象,消费者应保持理性学习态度,仔细辨别课程真实性。在购买课程前,应充分了解课程内容、讲师资质和课程评价等信息,避免盲目跟风购买。同时,消费者还应提高警惕,警惕宣称“无脑赚钱”、“日入过万”的课程,这些课程往往只是卖课机构利用消费者的贪婪心理进行收割的手段。
对于网络知识付费市场存在的乱象,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应加强对数字平台和课程供应企业的指导和规范,完善网络课程服务评价和信用机制。对于存在欺诈行为的培训机构,应依法查处并提高违法成本以起到震慑作用。
DeepSeek的火爆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但同时也为网络课程市场带来了诸多挑战。消费者应保持理性学习态度,提高辨别能力;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网络平台方也应肩负起责任,对卖课机构和个人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课程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知识付费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