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华开放远东地区最大港口海参崴,逐步落实中俄领导人会晤达成的共识。对此,中方表示中俄在远东的合作空间,远不止于海参崴,这释放了什么信号?俄方又作出了什么回应?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公告,俄罗斯海参崴港成为吉林省内贸货物中转口岸。这个消息,无论对中俄还是东亚地区,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没有出海口,此前需要从辽宁省大连港进行海运货物中转,这增加了运输距离和成本。现在海参崴对华开放,黑、吉两省的陆上运输距离缩短了数百公里,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对俄罗斯而言,随着海参崴加入中国内贸体系,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对这些确定的情况,中俄双方都很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海参崴成为吉林省内贸中转口岸,今年3月中俄国家元首会晤达成的共识,已经开始逐步落实。在中俄签署的《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指出两国要大力发展互通互联的物流体系,扩展双方运输潜能,进行基建设施和重点口岸建设,优先解决发展瓶颈。
现在,海参崴只是加入了中国的内贸体系,后续会不会成为中方的外贸港口,也是外界非常关注的情况。中国《环球时报》也发表社评,表示中俄远东合作空间,远不止海参崴。对中方释放的信号,相信俄罗斯总统普京很清楚具体内容。
确实,中俄物流体系需要大力发展。就在中方公布海参崴加入内贸体系前,中俄远东公路口岸发生大堵车,700辆卡车排队等待通关,拥堵路段长达11公里。进入2023年后,中俄远东公路口岸货运量增加了约50%,车次超过7.5万辆次。然而,俄罗斯方面通关基建设施缺乏、通关效率较低等因素,造成中俄边境口岸卡车排队情况严重。为此,俄方延长口岸开放时间,并增加相关工作岗位和编制,确保中俄物流畅通。
对俄罗斯而言,随着他们与西方实质性脱钩,再加上遭遇全球性经济围堵和技术封锁,因此面临很多困难。俄罗斯的破局方法,就是战略全面“东转”,跟中国这个重要市场强化联系。
对中国而言,与俄罗斯合作有很多好处。俄罗斯是世界粮食出口大国,能确保中国14亿人的吃饭安全需求。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世界粮食危机加剧。若中国周边也发生地缘局势剧变,那么中方也可能面临粮食危机。因此,必须保障粮食需求的安全稳定。
此外,中国作为世界能源进口最多的国家,非常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的能源供应方。现在,中俄正在推动陆上天然气管道项目,其中远东路线天然气管道已经进入俄罗斯国家杜马审批阶段,“西伯利亚2号”管道工程的协议即将达成。
当然,中俄合作需要双方共同推进,若只有中方出力,很难让项目持续下去。中俄陆上口岸发生大堵车,已经说明了问题。不过,俄罗斯已经开始行动,总理米舒斯京下令5名副总理分管中俄合作的能源、经贸、文化和远东开放四大重点领域。可以看到,俄罗斯展现了决心,不会重复过去的错误,要深度发展中俄关系。我们可以期待,中俄合作后续能获得更大的成果,让双方的发展速度再上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