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和能干的官员熠熠生辉,不过对他们的了解,却往往存在错误的看法。
好比诸葛亮,在自媒体刚兴起的时候,无端地遭到贬低,还被很轻蔑地说成“就是个搞后勤的”。
这种说法,刚一听就感觉是对这位流传千古的名相的诋毁,致使好多人为此恼怒,都通过列举事实、阐述道理的方式,来分析诸葛亮的杰出和无所不能。
不过要是我们摆脱情绪的冲动,沉着并透彻地探究这个问题,一个引人深思的疑问就冒出来了:为啥“管后勤”会被当成一种带有贬低意味的说法呢?
在古代社会的实际情形中,这一角色其实非常重要,有着难以估量的分量。回望过去,自秦汉起,经唐宋,到元明,后勤保障事宜一直存在于王朝兴衰、政权变换的整个过程之中,是左右成败的潜在因素。
【】
在汉初的时候,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韩信靠着出众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勇猛作战、夺取城池,张良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智慧,筹划谋略、决定胜局,但要是说起功劳最大的,那肯定是萧何了。
萧何在后方承担着筹措粮草的重要任务,那时交通困难,物资短缺,他得仔细安排人力和物力,开通运输路径,保证前线的战士不会挨饿;而且,他也得重视经济生产,拟定恰当的赋税办法,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让社会秩序保持安稳。
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回调配,就像精密齿轮的紧密结合,促使着大汉王朝的初步形态逐步推进。要是没有萧何稳固的后勤支撑,韩信的军事取胜恐怕就像没有根基的浮萍,无法长久维持,军队说不定会因为粮草短缺而崩溃解散。
【】
东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的时候,邓禹一直跟在他身边。邓禹在战场上没怎么打过胜仗,败绩倒是一个接一个,然而他却能稳稳地处在云台二十八将的首位,这是因为他在后勤保障方面做得好。
他在后方主持大局,全力调动人力,招募并训练新兵,持续为前线输送新生力量;负责新占领地区的行政管理事务,抚慰百姓,推动生产恢复,使得刘秀的军队每打下一个地方,都可以很快站稳脚跟;同时用心守护物资运输的路线,保证军需物资能够按时运到。邓禹凭借在幕后的功绩,为刘秀称帝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
大唐盛世的形成,房玄龄功不可没。他在李世民的阵营中,主要负责政务后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靠着敏锐的目光和精准的判别,挑选举荐有才能的人,给李世民招揽各方杰出人才,让智囊团队和军事将领队伍得以充实,给军事决策不断提供智慧力量;另一方面,致力国家典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备,用心筹划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按照国家实际情况和战事需要,恰当分配资源,促使经济平稳进步。
在他的用心经营下,唐朝刚建立时就展现出政治清朗、经济昌盛的优良局面,给李世民的军事拓展以及之后的国家管理构建了坚实的基础,其发挥的作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超过那些只是单纯打仗的将领。
【】
北宋刚建立的时候,赵普凭借“半部论语治天下”被世人知晓。当时国家才刚建成,许多事情都等着去做,赵普站了出来,担起了后勤管理和治理国家的重要责任。
他清楚经济是立国的根本,所以致力于制定能实际施行的税收政策,既减轻百姓的压力,又让农业和商业更有活力,给国家财政带来持续的收入;他还参与军事后勤的筹划,由于统一战争频繁,他保证军队的物资供应能够按时且足量,从监督兵器制造,到安排粮草运输,所有事情,不论大小,他都亲自处理。
靠着出众的后勤统筹本领,帮着赵匡胤兄弟稳固了政局,从而拉开北宋繁荣昌盛的序幕。
【】
元末明初那会儿,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一路闯荡,最终成功登上皇位。徐达、常遇春等将领奋勇作战、声名远扬,为明朝开拓疆土立下了极大的功劳。但是呢,明初六国公里排在首位的,却是貌似没什么力气的李善长。
李善长在创业之时,全力投身于后勤保障工作。他用心打造物资征集的体系,仔细探究各地的农业生产情况,科学拟定税收办法,保证粮食充裕;督促办理兵器制造事宜,提高装备的质量;组建高效率的物资运输队伍,开拓安全且稳固的运输路径。
在漫长的战争时期,不管前线战况怎样变化,他都可以精确地安排人力和物资,确保军队的吃穿住用没有问题,武器装备也很优良,让朱元璋的军队能够在极其艰难的战斗中一直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给大明王朝的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显然,古代的后勤可不是单纯的物资运输、杂事劳作,而是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等众多方面的深奥知识,是一项规模庞大且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后勤管理者得拥有目光长远的战略视野、把控整体的协调本领、精细准确的执行能力,这样才可以在动荡的局势中为政权打造出一个坚实的后方保障。
【】
再看诸葛亮,于蜀汉政权里,他也承担着极为关键的后勤管理职责。他造出木牛流马,很有创意地化解了在崎岖蜀道上物资运输的困难,让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实施屯田策略,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军粮能够稳定供给。
然而,他的成就可不单单是这些。在政治治理这块,他严格明确法度,选拔任用贤能之人,让蜀汉的政局得以稳固;在外交谋略方面,他巧妙周旋,与东吴联合,去对抗曹魏;在军事指挥上,他智谋过人,多次凭借较少的兵力战胜众多敌军,将敌人击退。
诸葛亮凭借着极为出众的综合才干,扛起了蜀汉的半边天,绝对是国家的顶梁柱。
把诸葛亮单纯地看作是“管后勤的”,这毫无疑问是对他的全面才能以及显著历史贡献的蛮横否定,是一种肤浅愚昧的认识错误。
在看待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丢掉那种片面且狭隘的想法,深挖历史的背景情况,仔细分析人物的各方面行为,用客观、全面、准确的眼光,来再次认识并深切领会他们为时代、为民族做出的努力以及创造的价值。
唯有这般,我们方可穿过历史的重重迷雾,切实触及那些英雄人物的灵魂,从中获取他们沉淀在岁月之中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