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什么情况下要做胃镜?做胃镜是不是会很痛苦?有没有不用痛苦的胃镜检查方法?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什么情况下要做胃镜?
所谓胃镜检查,其实就是把一根管子(软管,管的前端有摄像装置),从嘴巴里伸入,经过口、咽、食管,到达胃和十二指肠,软管前端摄像装置可以把管子经过部位的情况摄录下来并传导到电视屏幕上,胃镜医生一边操作胃镜一边看电视屏幕画面,从而了解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情况。所以,胃镜其实就是上消化道内镜,食管胃十二指肠镜。
普通胃镜只能看到食管、胃和十二指肠表面粘膜情况,而携带超声探头的超声胃镜,还能观察到食管、胃壁粘膜以下和胃周情况,这对食管癌和胃癌的分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几种情况要考虑胃镜检查:
一是用于食管癌和胃癌的筛查,这是一种体检性的检查,是针对无症状的健康适龄人群和食管癌/胃癌高危人群主动进行的筛查性检查,目的是早期发现食管癌和胃癌以及癌前病变,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符合下列①和②-⑥ 中任一项者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①年龄>40岁;②来自食管癌高发区;③有上消化道症状;④有食管癌家族史;⑤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⑥ 具有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推荐对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精查,如内镜下没发现可疑病灶,则定期随访;如内镜发现可疑病灶,则进行活检病理,根据不同病理结果采取相应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比如轻度异型增生建议3年随访1次;中度异型增生每年随访1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黏膜内癌等行内镜下治疗。
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人群: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Hp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癌高危人群可直接进行胃镜筛查,也可先采用非侵入性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等作为初筛手段,筛出高风险人群,再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似乎更为可行。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则取活检送病理学检查,后续根据活检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
二是用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1、有症状(比如上腹部疼痛、上腹胀、消化不良,胸骨后疼痛、烧灼、反酸;吞咽梗阻感,吞咽困难;黑便,怀疑消化道出血等),经相关检查无法明确诊断者需要考虑胃镜检查。
2、影像检查发现可疑上消化道病变,比如胸腹部CT、X线检查等,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要考虑胃镜检查。
3、上消化道的溃疡、癌前病变、食管癌和胃癌等疾病的随访复查。
4、医生认为的其他情况。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发现上消化道的炎症病变(食管炎、胃炎)、溃疡性病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息肉性病变、肿瘤性病变,以及功能障碍性疾病(比如胃食管返流、贲门失迟缓等),还可以发现食管裂孔疝、狭窄、梗阻以及憩室等解剖性异常。但也要注意,有些情况不能做胃镜,或要慎重做胃镜,比如,有严重的心肺疾患无法耐受内镜检查者,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内镜检查者。听从医生的安排。
做胃镜会很痛苦吗?有没有替代方法?
胃镜检查确实会带来一些不适,但多数人可耐受,不必太担心,而且相比胃镜检查给你带来的益处,这点不适可以忽略,也是值得的。
如果你实在害怕,那就考虑无痛胃镜吧。所谓无痛胃镜,其实就是麻醉下胃镜,通过使用镇静催眠药物,让你很快进入浅睡眠状态,从而顺利完成胃镜检查,你感觉不到任何的不适,就像睡了一觉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无痛胃镜检查特别适合那些精神极度紧张恐惧的人以及对疼痛刺激特别敏感的人,还有其他无法配合完成检查者。但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无痛肠镜,请听从医生安排。
还有一种选择:胶囊胃镜(磁控胶囊胃镜),不需要插入管子也不用麻醉,但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有的医院没有胶囊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