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的首任校长。他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历史时期。一生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获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得到了人民的爱戴。此外,毛泽东同志于1940年为吴玉章60岁寿辰的祝词中提到:“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这正是吴玉章一生的写照。
近日,吴玉章嫡孙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本立接受了红船编辑部专访。
“我们把爷爷叫公公,因为我们的祖辈是福建人。”她在采访中回忆道:“公公是位非常严格的人,在他面前不禁要正襟危坐。从不沾烟酒茶的他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在共同生活的16年里,近乎完美的他虽‘不懂生活’,却教育我们成为了对国家有用的人。”
吴本立
在家严格要求平等礼节,晚年住在破旧的院子里
吴本立于1941年出生自四川,1949年父亲因病在医院去世。1950年4月,吴本立的母亲在炮火声中带着她和三个弟弟乘着解放军的卡车从四川来到了北京,跟着时年72岁的吴玉章一同生活。此后,吴玉章一直抚养他们直至1966年去世。
吴本立的公公及父亲都是理工科出身,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及以科技振兴国家的背景下,她成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第三届学生,授业于钱学森,学习工程热物理、近代力学等。
吴本立入党时间很晚,究其原因便提到了公公。大学时期,吴本立看到很多同学、朋友都先后入了党,于是回家向公公提出自己也想入党的意愿。令吴本立没有想到的是,吴玉章并没有同意她入党,而是提了一个问题——“你对党有多少认识?”他还说:“战争时期人们入党是会有牺牲和危险的,然而现在很多人当党员是为了升官,为了利益。你对党有什么认识?”当时吴本立单纯的觉得公公是党的元老,他这么好,所以入党是好的。吴玉章听后告诉吴本立,等你对党有了多一些的认识时再说。
据吴本立回忆,公公对自身的要求很高,他屋内的所有工作材料都是收好的,工作的内容、材料也决不允许其他人过问及翻看,更不会随意跟他人透露。
吴玉章
公公是一位教育家,在吴本立的印象中,她没有听公公谈论过一句“张三长,李四短”,他会给我们讲历史、讲他的经历及经验教训。在公公对自己的教育中,名与利是绝不能列入的,所以吴本立也从未对名利有过概念和想法,只有辈分上的观念,没有职务上的观念,她认为所有人都值得尊重。
同时,在公公家中,每个人都是绝对的平等,包括秘书、厨师、司机等工作人员。吴本立举例称,她平时不能使用公公的汽车,只有在生病时才可使用,然而家中无论亲属还是工作人员在生病时都可以使用。“公公曾告诉我们,家不是旅馆,到家后须先到他屋内报到,见到工作人员要喊‘叔叔阿姨好。’”吴本立称,这些都是规矩,处处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礼节。
“我永远不会喜欢那个四合院”,吴本立回忆起与公公共同居住的时期,住宿的环境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描述称,公公住的房屋很破旧,虽然是正房,但支撑房体的柱子都仿佛要倒,下水道散发的气味臭到屋里点香都掩盖不住,正厅的一张方桌子同时用来办公和吃饭,阳光照不进卧室,所以连白天也要开灯。
吴本立同母亲和三个弟弟早先住在后院,最小的弟弟由保姆照顾住在房屋左边,其他人住在右边,挤在一张床上。冬天时,他们的房间冷到窗户结厚冰,用手在窗上按一下,点五个点就可以画出一个“小脚丫”。而洗澡也只能用一个小盆来泼,直到后来才能到公公的屋内的浴室排队洗澡,她至今还记得那个洗澡用的铝盆破了又补、补了又破。
1950年至1968年,吴本立在这个她又留恋又“讨厌”的四合院里生活了18年。
吴本立:公公唯一的“缺点”是“不懂生活”
吴本立透露称,“我儿时性格叛逆,当时公公的威望很高,便想他真的有那么好吗?没有缺点吗?结果闹了笑话,不过我还是找到了公公的一个‘缺点’就是‘不懂生活’。”
在接受专访时,吴本立以茶待客,然而她向红船编辑部透露自己受公公的影响从不喝茶。公公不沾烟酒茶、没有任何嗜好,刚在一起生活时知道他会喝一点醪糟,到了晚年连醪糟都不喝了。去中央开会都会带个盛着白开水的暖瓶。
吴玉章
公公也不会玩,开车出去郊游,却到庄稼地问农民庄稼的情况。她与弟弟拉着公公打扑克牌,但他不会只能现教。公公唯一的爱好是看京戏和川戏,有一次看白蛇传,看完便把吴本立叫去,向她讲白蛇传其中的意义和知识。吴本立称,任何事物在他眼里都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吴本立眼中,公公是位在品德上挑不出任何毛病的人。近年来,吴本立一直在追寻公公的足迹,了解他此前的生活经历,希望可以与不同时期的他“对话”。最后,吴本立认为自己可以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是幸运的,也感到荣幸。
撰文: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