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轰轰烈烈,鸡娃战场一时风云变幻,跑路或倒闭的小鱼虾暂且不提,巨头们也不能幸免,前有支配80、90后的新东方传言转型家庭教育,后有包揽00后的猿辅导暗搓搓招起了服装设计师。
未来莫测,发展职业教育是大势所趋,只是技术人才怎么个培养法儿还在探索,这一点,或许百年前的摩尔多瓦已经提供了范本。
酿酒技术班 · 久远科学
比萨拉比亚园艺学院,摩尔多瓦最古老的园艺师、葡萄栽培师、酿酒师培训基地,成立于1842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教育机构之一。
学校接受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普通家庭的孩子免费(穷鬼如我:还有这好事?),富家子弟则需付费就学。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实用型园丁和农业技术员。
图片来源:locals.md
老师教导之下,学生种植马铃薯、玉米、葡萄等农作物,也培育珍稀观赏植物,于实践中掌握和发展植物嫁接、病虫害防治、农业设备改良等技术,甚至还发展了烟草种植、养蚕和养蜂等副业。
园艺课的空余时间也不闲着,学校安排了俄语识字、算术、拉丁文阅读写作以及绘画练习等等课程,这缤纷多彩的充实劲儿,说句real合理不为过吧。
图片来源:locals.md
成果很喜人,学院培育的玉米种、油籽、葡萄酒都获得了金银奖章,远销国外,毕业生则辐射整个欧洲及俄罗斯各省,在各大庄园农场发光发热。
身为名副其实的园艺学院,学校还从欧洲其他地区的苗圃引进了许多异国情调的植物,形成一个具有景观效果的公园——摩尔多瓦第一个“英式花园”。
人才输送基地 · 与时俱进
时代变化,学院也经历了不断地改革,19世纪末转向葡萄栽培和酿酒技术学院,20世纪初建成收藏数万瓶酒款的酒窖、图书馆、实验葡萄园、酿酒化学室等,开始培养专业酿酒师。
图片来源:locals.md
今年是这所古老学院成立的第179个年头,迄今为止,学院向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杰出人才,遍布各大领域。
图片来源:locals.md
优秀毕业生有我们之前讲过的Petru Ungurean(1916 年毕业),他在战后时期领导了摩尔多瓦的葡萄酒产业;I. G. Dikusar(1917年毕业),著名农业化学家,首批摩尔多瓦科学院院士之一;Andrei Lupan(1933年毕业),著名作家和公众人物,等等。
被挂墙上是名宿们的宿命,酿酒学院也不免俗,专门建了一个博物馆,用于展示学校历史文件、知名校友画像、其他档案照片、各种展览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多年来积累的各种出版物。
图片来源:locals.md
学校主要建筑也幸存了下来,几乎无变化,但自1966年起一直是工业和经济学院的学生在此学习,现在是基希讷乌信息学院所在地。
图片来源:locals.md
至于比萨拉比亚园艺学院则几经改造,1991年重组为基希讷乌国立葡萄栽培和酿酒学院(CNVVC),2016年又在此学院基础上,成立了基希讷乌葡萄栽培和酿酒卓越中心(CEVVC)。
图片来源:CEVVC
这所延续至今的职业学院,没落是肯定的,谁没个远大梦想呢,大部分学生还是倾向于选择更高等教育,就像如今再怎么呼吁双减,家长依然不会放弃鸡娃本能一样。
图片来源:agroexpert.md
不过作为国家农业和食品工业部下属的技术孵化基地,CEVVC配置相当豪华,包括数十公顷葡萄种植园和酿酒中心,师资力量尚可,培养了不少实用型人才,勉强称得上不坠威名吧。
文字资料来源:locals.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