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论及中国盛世之时,常常会提到“康乾盛世”,严格来讲应该是“康雍乾盛世”,是指的是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在位的一百三十多年之间出现的盛世,这一时期清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奠定了今天中国的基本版图。国力达到了顶峰,同时人口增长迅速,国库收入逐年提高,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也经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然而,当我们细看这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盛世”之时,却在其背后发现了种种问题,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思想封闭,科技落后?甚至在乾隆之后马上进入了“嘉道中衰”的局面,吏治败坏,武备废弛,国库空虚。后面直接开启了中国近百年屈辱的近代史。这值得我们好好深究这背后所隐藏的东西,也让我们产生怀疑,“康乾盛世”到底算不算盛世?(请大家理性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盛世的定义:盛世,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国家繁荣昌盛、统治集团文治武功到达一定水平的社会现象。而具体表现为对内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对外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前面我们所论及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时,就论述过这个概念。我们所列举的西汉盛世、大唐盛世、明初盛世,基本上都符合其中的大部分条件,那么,我们来看看康雍乾盛世有没有满足条件。
首先,先来看经济方面,康乾时期国库财政储备充足,最高的年份达到8000万两,常年保持在6000到7000余万两。这么看似乎很多,然而别忘了,里面大部分是农业赋税收入,当时的世界已经进入了近代史,我们还要看其中的经济结构。康乾时期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左右,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清朝时期的盛世都远逊明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
再来看农业方面清朝在农业发展的方面还是有些功绩,康熙二十四年,全国共有耕地六亿亩,到乾隆帝去世,全国耕地约为10.5亿亩。荒地得到大量开垦,耕地面积也有所扩大。而在番薯等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之后,清朝的粮食产量也大幅度提高,据记载,在番薯、玉米、马铃薯等外来物种大力推广之后,清朝的粮食产量比比明朝万历时期增长了一倍之多,全国粮食产量则增至2040亿斤。那么对比之下清朝的粮食产量那么多,肯定算经济繁荣啊。答案是这样吗?我们忽略了一个东西:人口
在康熙61年,中国人口突破了一亿五千万的大关,由于康熙前面定的国策:宣布实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增加的人口不再成为缴纳税负的计算基准,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此后,再度对此进行改革,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实际上废除了传统的人头税,而将其并入田赋之中,使得多增人口不会带来赋税上的压力,从而更进一步的促进了人口的增长。由此开始中国人口开始出现爆炸式增长,乾隆五十五年突破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然而中国的可耕面积和亩产量却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会迎来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人均亩产量很少,甚至赶不上明朝的水平,因此虽然清朝的总量看起来很大,然而人均一分却很贫穷。
说完了经济,我们来看其他方面,军事方面虽然清朝逐步统一全国,乾隆也自豪的称“十全武功”,而在国内社会渐趋稳定的情况下,清政府的军队逐步腐败,训练废弛,装备落后,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军事实力则远远落后了。在平定三藩之战中立下大功的绿营兵,在乾隆时期成为了克扣军饷,兵匪勾结,贪污中饱,弊端丛丛,沦为了徒有其表,只能吓唬平民百姓的花架子部队。从之后的清军征缅以及白莲教起义中就可以看出清军的腐败无能,到鸦片战争时期就更不用说了。
文化方面虽然修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类书《四库全书》等大型书籍,但清政府为维护统治却严厉控制思想,编书期间借机割裂焚毁大量不符其思想的书籍。此外大兴文字狱使如戴名世等人被株连杀害或者流放。这些都让文人思想受到严厉阻碍,迟滞文化的发展。康雍乾时期文字狱逐步走向高峰,特别是在乾隆时期,这些都深深禁锢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以至于后来有人感叹“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
科技和对外方面更是不用说,康乾时期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依然低下,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中国比西方晚了几乎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下半叶,这些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才缓慢地介绍到中国。而当马戛尔尼使团拿着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到中国时,乾隆和大臣们对这些近代科技反应冷淡。甚至认为火器比不上自家的弓箭,而此时距离鸦片战争爆发已经不到50年了。
我们讲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国家强盛与否和人民生活水平,至于国家强盛,那时的中国确实很富,然而只是官富民不富。易中天先生说过,帝国制度彻底毁灭前的回光返照,论气度,论胸襟,论精神,均不能与"汉唐气象"相提并论。我们影响中的清朝也没有强汉盛唐时的强盛,表现在各个方面的均是落后与愚昧。
康乾盛世对于上层社会生活来说是豪奢。而底层的人民来说则是普遍贫困。当时的中国官员对于吃饭十分奢侈,每天吃几顿饭,每顿都有许多道荤菜,而大众则是吃糠咽菜。马戛尔尼来访中国时,他在中国所见到的房子,只有两种,一种是大富之家,一种是贫寒人家,"所经过的地方以及河的两岸,大多数房子都是土墙草顶的草舍。也有很少一些高大、油漆装饰的房子,可能是富有者的住所。很少看到中等人家的房子"。马戛尔尼副使斯当东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是他们见过的国家中最厉害的。这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有详细论证,感兴趣的看官可以去翻阅。
总的来说,所谓的“康乾盛世”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相反,到处充满着落后、愚昧、贫穷,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所谓的盛世,只是在总体上、在数量上的人口增长和gdp的增长,至于人民生活水平和其他方面,可以详细的参考一下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后的回忆录,这里能找到对当时中国景象最详细的描述。虽然清朝在康雍乾时期达到了顶峰,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然而对内方面人民生活水平反而不如之前,对外方面远远的落后了当时的西方国家。只能看我们怎么定义这个盛世,如果从人民生活水平上来看的话,所谓的康乾盛世称不上是盛世。
这说得很对,但就皇帝而言,真正的盛世皇帝要起码要做到勤政爱民吧,但清朝爱民吗?先不说闭关锁国直接强制内迁这事了,就是留发不留头这条都谈不上爱民吧,勤政更谈不上了,看现在电视就知道一个皇帝能到处跑去耍你说这叫勤政吗?乾隆更是为了自己收藏爱好弄圆明园,难道那些宝物是百姓主动贡献的吗?在来说对外,一个盛世皇帝对外不说要百战百胜,至少不能割地外族吧,这么说吧历史上真正割地给外族的朝代就是清朝,其它朝代哪怕是宋朝都没割地给外族过,别看宋朝丢幽云,但不论辽还是西夏又或者后面的元,他们那都说自己是正统,是继承前朝,而清朝不一样啊,从康熙就开始割地给老外,清朝初期领土面积是一千三百万,从康熙开始割地到清末,有明确面积的都割了差不多近五百万平方,这还不算那些大地方,比如香港这些,关键是清朝割地全是割给西方老外,从清朝建国开始对外族战争几乎没胜利过,别吹啥清朝领土有功,但如果你认真看清朝版图你会发现,清朝其实并没开疆拓土,他们的领土只是把前面王朝都一直在同化的地方直接划过来而已,而生土那几乎没有,在个人看来凡是割土赔款的时期都不能算盛世,在说国富民强,这清朝国到是勉强算富,但民强吗?整个社会都在倒退
收复新疆,把外蒙古西藏等边疆巩固是以往的汉族朝代无法想象的…不是盛世是什么?
盛世看看百姓富不富就知道了
只有一个盛世就是开元盛世
大清国由南到北主要依靠番薯,土豆,玉米,不然和元朝差不多,吃不饱,又出一个朱清章
愚人社会
建奴误我中华
满洲人来说是盛世。汉人吃着番薯,呵呵
日本占领区是不是王道乐土[得瑟]?
你可以认为康乾不算盛世,但说什么人民生活水平不如以前,那不是扯淡呢?不如明末小冰河期,还是不如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时期?还是想退到没有棉花,没有美洲高产作物的唐宋时期?
40岁的我正在经历盛世
康乾番薯盛世[呲牙笑][呲牙笑]
八旗子弟脑满肥肠而已
从钱粮国土和民生经济来看,如今还不如清前期呢[呲牙笑]
贵族 官僚的盛世
其实相对起来和现在没有什么区别 大部分人很穷
康雍乾时期人口还不多当然盛世了,后面人多了肯定就穷了,八十年代大概八亿人很多还饿得啃野菜,莫说古代没肥料没农药的亩产400斤都不得了了。
所谓的康乾盛世是满清统治者的盛世,他们可以任意搜刮天下财富肆意挥霍,
有理有据数据充实,是篇好文章[点赞]
自娱自乐,还盛世吃都吃不饱拿来的盛世
厄瓜多尔当今为古今第一盛世!蒙古国国力远超元代,可称盛世!不丹亦为盛世
肯定不是啊
康雍盛世,乾就算了
不是如果就是到底,放毒?
饥饿的盛世
以现在人的眼光封建王朝有个毛线盛世,都是地主阶级的盛世,就算是封建王朝顶峰开元盛世,照样每天饿殍遍野
康雍乾年间正好处于小冰河回暖时期,所以才造就了所谓的“盛世”![得瑟]
在满清已经是高光时刻啦[笑着哭]
属于盛世,去看看清准战争,俄罗斯都躲着走。
一本正经的放屁[笑着哭]
拉倒吧,这康雍乾都算的话,那明朝“嘉隆万”爷孙三个100年不也算盛世?
肯定有粉饰。
不要忘了,清朝10帝几乎都在打仗
贞观之治说了,是不是盛世看物价
毫无疑问,肯定是。
所有古代盛世对百姓都不好,国家国库有钱百姓不因为战乱流离失所再有口饭吃基本就是盛世了!还有人说什么番薯盛世,要都能吃上番薯,那就真的厉害了!不要以现在的标准衡量古代
经济总量很高也算吗,那印度的经济总量也很高啊,还南亚霸主世界第三呢[笑着哭]
现在是不是盛世[呲牙笑][呲牙笑]
说的对
那是建奴的盛世,跟咱们汉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比明朝好
论饥饿,其他盛世更惨。大清一朝食人事件400多次,大明近1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