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十四五岁当主演,可是现在来跟我学习的孩子们都已经超过我当主演的年龄,他们太缺乏锻炼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艺术进步,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应该退下来。
——桑振君
一个流派,两地生花,其背后凝聚着流派创始人怎样的情感和心血呢?
1961年,刚刚从北京汇报演出归来的桑振君,迎来了河北邯郸东风剧团的几个小演员。
邯郸东风剧团是在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成立的,从一开始就显示出独特的精神面貌,它的生机与活力吸引着桑振君去注目、思考。
而对学生们的传艺经历,也让桑振君对于未来自己的定位产生了想法。
桑振君与许昌学生
1964年,当邯郸东风剧团正式向桑振君发出邀请时,桑振君毅然告别舞台,选择激流勇退、甘做人梯。
桑振君与吉林学生
她在东风剧团相继培养出胡小凤、牛淑贤、赵贞玉、李素芹、苗文华、郭英丽等一批表演艺术家,其中3人荣膺中国戏剧梅花奖。
著名戏剧家、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盛赞她是“艺术教育家”。
苗文华(右)帮助恩师桑振君(中)化妆 1985年
苗文华是桑振君在1990年收的徒弟,她跟随桑振君潜心学习了《打金枝》《对绣鞋》《桃花庵》等桑派名剧。
陪伴恩师走过最后的岁月,师生之间无需言语,心领神会。
桑振君与爱徒苗文华
1981年,再次出山主持东风剧团的桑振君,首先想到的就是带团回许昌演出。
桑振君离开许昌十八年后重回故地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轰动了莲城。
桑振君从艺66周年研讨会
这一次,桑振君登台演出的是《打金枝》和《投衙》。
数载不登台,也许风华不在,但难掩心中与家乡父老相交的热情。
桑振君(左二)与陈素真(右二)暌违重逢
在许昌,桑振君度过了艺术生涯最辉煌的十年。
许昌的戏曲沃土滋养了桑派艺术的形成,许昌的百姓给了桑振君漂泊后温暖的拥抱。
所以桑振君在晚年不顾辛劳往返邯郸、许昌之间,教授许昌豫剧团的常俊丽,来回报这一方土地对于她的深恩。
病中的桑振君
中原大地、燕赵大地,这两块土地滋养着她的心灵,生长着她的智慧,成就着她的艺术。
如今黄河两岸,两地生花。
桑派传人苗文华、常俊丽以卓越的风姿尽展桑派艺术的魅力,以心传的态度来致敬赐予他们艺术生命的豫剧大师。
回望桑振君的一生,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她以敏慧的心灵,进入深远纯净的艺术境界。
她以深厚的修养传递人间大爱、艺术真谛,散发出沁人的芳香,幽远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