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图书馆:踔厉奋发聚势腾飞,非凡十年璀璨蝶变

文化自信 2023-04-11 15:32:51

“无论是上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几乎每年寒暑假都一定会来到赤图。从最初在走廊内乱跑乱跳到在自习阅览室里伏案写作,赤图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的脚印。在这里,我曾因找到一本中意的好书而感动,也曾因用电子阅览室的电脑玩游戏而惭愧,但更多的是在晚上离馆时面对夜色细数自己一天收获的成就感。”这是2023年2月赤峰市图书馆收到的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席轩浩的一封来信,从一个懵懂少年已经成长为一名大学生的他在信中回顾了赤图陪伴自己十余年学习之路的点点滴滴,“虽然不知未来会向何处去,会在哪个城市生活,但赤图永远是我心中的一束光,温暖我的回忆。”也许,这就是图书馆存在的价值,那束光照亮了走进这里的每一个人。

赤峰市图书馆的发展也像这位来信的大学生一样,经过十年淬炼蝶变,已经从十年前纸质藏书不足20万册、无现代化设备的只有4200平方米的老馆,发展到如今拥有馆舍面积1.01万平方米,纸质书刊63万册(件),电子图书140万种,视听文献2万件,古籍10718册、民族地方文献7119册,总阅览坐席800个的现代化图书馆。“大一寒假后,我第一时间来到了装修完成的市图书馆,看着宽敞明亮的综合阅览室、简洁美观但又充满功能性的自习室桌椅,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当我得知赤图新大楼正在松北加紧建设的时候,我的内心更是充满期待”。席轩浩在信中也为十年来赤图的新变化感到自豪,对未来的赤图新发展充满期待。

如今的赤峰市图书馆已经实现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管理自动化、资源数字化、设施智能化、服务智库化。这其中凝聚着国家政策的利好,凝聚着赤峰市委市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大力支持,凝聚着一代代赤图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成果。正是这十余年来,在馆长刘淑华的带领下,着力实施“治人、治馆、治业、治学”的“四治”创新发展举措,励精图治,赤峰图书馆才终于迎来华丽转身。

馆员队伍为立馆之本。赤图坚持“治人”为先,十年来,不断创新人力资源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引进人才,强化馆员培训,持续优化和改善馆员队伍结构。图书馆职工人数从2011年的33人增加到2022年的40人,职工平均年龄从45岁降低到30岁,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从17人增长到37人,中级职称人数从8人增加到18人,副高级职称人数从3人增加到14人,正高级职称从0增加到3人,打造了一支思想品德过硬、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馆员队伍,强化了图书馆自主发展能力,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和组织基础。

基础条件为办馆之基。十年来,赤图持续强化和改善资源、技术、馆舍和体系等基础业务条件,以“治馆”促发展。目前,资源方面形成了常规经费为主、专项经费为辅、社会捐赠为补,印本资源与数字资源互补、购买与自建相结合的建设格局,并在常规资源基础上,建设了摄影专题资源、赤峰历史文化专题资源、赤峰记忆等专题特色资源。

技术方面形成了以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平台,并且逐步向智能图书馆迈进的建设格局。馆舍方面形成了以常规阅读自习空间与主题馆、新型阅读空间相结合的建设格局,摄影图书馆、地方文献馆、盲人图书馆、古籍馆、展览馆、灰色文献馆、蒙古文文献馆、绘本馆、音乐电影图书馆、松州书院等“馆中馆”推进了专业化、精细化发展,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了读书“不打烊”,分布市区各处的10座玉龙书房则为人们带来高规格、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53家直属分馆打通了赤峰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业务能力为服务之要。十年来,赤图高度重视“治业”,坚持从图书馆的公益性出发,不断强化图书馆的开放性和泛在图书馆的理念和实践,持续提升馆员队伍的营销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服务能力,形成了人人都是图书馆营销员、人人都是图书馆的社会活动家、人人都是图书馆的业务能手的业务能力建设格局;同时,主动寻求跨界合作,集众所长,聚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效能。目前,赤图已经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女代表、劳模之家,与市心里咨询协会联合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法律援助中心”,并且是赤峰学院“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和南开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志愿者服务基地。赤图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还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学术能力为发展之源。十年来,赤图坚持“治学”不怠,通过专家前沿讲座、学术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培训、学术月活动、组织召开全国或者地区性学术会议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树立浓厚的馆内学术氛围,引导大家结合工作实践开展学术研究工作。据统计,十年来,图书馆馆员队伍已出版学术专著4本、发表学术论文86篇,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1项,获得市级和省级社科联奖励8次。目前,图书馆已启动《赤峰市文化志》、《赤峰记忆丛书》、《赤峰市图书馆史》、《赤峰地区风俗鉴略》、《元明清时期赤峰地区各民族历史文化融合发展史》、《蒙译经典国学系列丛书》、《赤峰人物》、《赤峰乡村记忆》等8种图书的研究、编撰、出版工作,学术影响力正不断扩大。

文化引领为建馆之宗。十年来,赤图坚持以文育人的办馆宗旨,着力促进图书馆文化、服务、活动向品牌化方向演进,品牌向符号化方向演进,持续开展构建中华文化符号的探索与实践,借助五万平方米新馆项目建设之机,与专业团队合作,着力开展图书馆文化理念体系建设,设计新馆馆徽、新馆馆训、新宣传语,持续打造“赤峰记忆”核心品牌,建设赤峰文库、赤峰图片库等等,弘扬社会责任,推进区域文化保存传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更大作用。

“如果说十年来赤峰市图书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传统到现代取得了一些进步,那么它前行的脚步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助推、更离不开几代图书馆人戮力同心的坚持与坚守。”赤峰图书馆馆长刘淑华表示,“未来,赤图将在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确领导下,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守好‘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使命初心,继续为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做出积极的贡献。”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