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中小学“体育八条”!以“身心健康”打开新学期

肖子涵解说 2025-02-20 14:17:17

我看了那个关于中小学体育工作措施的文件,感觉挺像回到小时候操场上跑圈那种感觉,老师总说不出去活动就要近视,我们就只能不情不愿地跑步,反正也不知道有啥用,就知道不跑完老师不让回教室,那时候真的很累还很烦。

每次下课铃一响,就有同学偷摸着逃课,老师们在教室门口拦着往外赶,比赛前大家都找借口去医务室,体育老师跟训练军队一样大声喊着这些运动的好处,但没有人真正听进去,大部分时间同学们都在想如何蒙混过关,只为了那张期末的及格卡,体育课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重要,还是只是学校为了应付文件而做的表面工作,这个问题一直放在我的脑子里转来转去。

现在看来,体育教育确实被重视起来了,至少从文件上看是这样,不过从小学到高中这么多的操场我都跑过,情况好像都是一个样子,体育器材箱里的足球都是瘪的,篮球的手感都特别差,老师也总说课上认真锻炼走出教室就可以自由活动,结果往往都是我们撑到最后五分钟,老师一看时间差不多就放我们自己玩。

一节体育课45分钟,真正用来运动的时间能有多少呢,从班级出发,换衡阳后到操场,整整过去十分钟,然后是点名,再然后开始做操,接着老师会讲解今天的内容,等到真正开始活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分钟,剩下的时间感觉十分短暂,往往还没活动开就到下课时间了,导致实际上每节体育课的运动量并不大,对于提高学生体质的效果也就很成问题了。

我们班上曾经有一个男生,特别擅长打篮球,每次体育课最期待的就是打球的时间,但往往等到真正可以打球的时候,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这让他十分的失望,因为他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时间,这种情况在很多学校都是普遍存在的,体育课变成了应付差事,学生们的体质也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反而导致了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厌烦情绪。

无论学校制定多么严格的措施,如果实际执行不到位,那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比如说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的中等强度以上锻炼,但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和监督,学生们很可能会敷衍了事,随便走走或者坐在一旁聊天,这样的锻炼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们对体育活动产生更多的抵触情绪。

在我们学校,虽然规定了每天一节体育课,但因为临近考试,老师总会找各种理由占用体育课时间,比如说要补习数学、语文等主课,这种情况在中考、高考前尤为严重,几乎所有的体育课都被占用了,虽然表面上还是按照课表进行,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文化课,这种现象在文阴阳课表使是在正常的体育课上,很多老师也只是让学生们自由活动,根本不进行专业的指导和监督,导致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效果非常有限,甚至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连汗都不出,这种被的体育课,实际上对学生的体质提升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学生们形成错误的体育观念,认为体育就是随便玩玩就行。

周末的时候,爸妈总是喜欢拉着我去公园散步,公园里人山人海,都是老人在打太极或者散步,却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在跑步或者进行其他剧烈运动,偶尔有几个,也大都是为了减肥而刻意锻炼的,这种现象其实很能说明问题,我们的体育习惯并没有从小养成,到了成年后就更难改变了。

其实不光是学生不爱运动,很多家长也不重视体育锻炼,他们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身体素质,甚至有些家长会主动要求老师减少体育课时间,用来补课或者自习,这种错误的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对体育的态度和习惯,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孩子的身体素质下降,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小区里的健身器材也大都是老人在用,年轻人即便有锻炼的习惯,也大多选择去健身房,而不是户外运动,这种现象其实很不健康,因为户外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接触大自然,对身心健康都有很大好处,但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已经失去了对户外运动的兴趣,这可能与他们从小缺乏正确的体育指导和习惯养成有关。

有时候会想,如果从小就有科学的体育锻炼指导,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那么长大后自然而然就会继续保持,不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大部分人都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却很少有人真正行动起来,这也是为什么学校体育教育如此重要的原因,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当前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

我们学校旁边就有一个很大的社区体育场,设施齐全,环境也很好,但学校从来不组织学生去那里上体育课或者举行体育活动,原因是场地收费太高,学校负担不起,这导致学生们只能在学校狭小的操场上活动,有时候甚至几个班级共用一个场地,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锻炼。

有些同学晚上会偷偷翻墙去那个体育场打球,因为那里的设施真的很好,但这种行为是有安全隐患的,一方面学生可能会在翻墙过程中受伤,另一方面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意外,如果能够实现文件鼓励学校周边有条件的社会体育场馆设施对学校那么学生们就可以合法地使用这些设施,既提高了锻炼效果,又保证了安全。

现在想想,如果当初老师能带着我们去正规的体育场馆锻炼,而不是限制在学校小小的操场上,可能我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会大很多,因为场地和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的体验和效果,在破旧的场地上运动,不仅容易受伤,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而在专业的场馆中锻炼,不仅安全系数高,而且体验感也会好很多,这样自然能够让学生们更加喜欢体育活动。

最近听说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和周边的体育场馆合作,每周安排一定时间带学生去那里上体育课或者举行体育活动,效果非常好,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明显提高,而且因为有专业的设施和指导,锻炼效果也更加明显,希望这种模式能够在更多学校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我家旁边的培训机构每到周末就人满为患,但几乎都是文化课补习班,很少有体育培训的内容,即使有,参与的人数也远远少于文化课,这种现象其实很能说明问题,大多数家长还是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其实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在学习上落后,所以拼命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但却忽略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道理,如果身体素质不好,即使学习再好也无法支撑未来的发展,而且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培养意志力、团队精神等重要品质,这些都是文化课学习无法替代的。

我曾经有个同学,从小学到高中,父母从不给他报任何体育培训班,只关注他的学习成绩,结果他虽然学习不错,但身体素质极差,经常生病,高中时甚至出现了颈椎病和近视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让人不禁感叹,健康的身体其实才是最重要的财富,而这种认识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

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重,课余时间有限,如果连这有限的时间都被文化课占据,那么体育锻炼就更加难以保证了,所以学校的体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保证学生至少能够接受基本体育锻炼的最后防线,如果连这个防线都被突破,那么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就真的令人担忧了。

每当体育老师在课上布置一些稍微有点强度的训练,比如跑800米或者做30个俯卧撑,全班同学就会一片哀嚎,好像是要了他们的命一样,这种现象其实很能说明当下学生的体质状况,他们缺乏基本的耐力和力量,连这样简单的训练都无法完成。

更糟糕的是,只要天气稍有不好,比如下小雨或者温度稍低,体育课就会被取消,改为室内活动或者自习,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进一步减少,也无法培养他们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锻炼的习惯和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体质只会越来越差,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

我记得小学时有一次下小雨,体育老师说今天不上体育课,改为自习,当时全班同学都欢呼雀跃,好像逃过一劫一样,这种心态其实很不健康,它反映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厌恶和排斥,而这种态度一旦形成,将会伴随他们终身,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被取消的体育课,其实是对我们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严重损害,如果当时有人能够坚持在各种条件下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那么我们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肯定会比现在好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文件中特别强调了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杜绝'阴阳课表的原因。

一说起运动会,很多同学就开始找借口,有的说自己身体不好不能参加,有的说自己没有运动天赋,参加了也是垫底,还有的干脆直接请假不来学校,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非常普遍,每次运动会参与的人数都很有限,大部分都是体育特长生或者被老师强制要求参加的学生,真正做到全员参与的情况几乎没有。

更可怕的是,有些同学从入学到毕业,除了必要的体育课外,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体育活动,他们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或者玩手机,身体素质自然是一年不如一年,到了高年级,甚至出现腰酸背痛、近视、肥胖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这种情况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变得越来越普遍,令人担忧。

我有个朋友告诉我,他们班有个女生,从初中到高中整整六年,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运动会或者任何体育比赛,每次活动都是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假,老师也拿她没办法,只能由着她,结果到了高三,她的身体状况极差,经常头晕目眩,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最终影响了高考成绩,这种例子其实很有警示意义,它告诉我们,忽视体育锻炼的后果有多么严重。

文件中提到要力推广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班级联,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因为通过班级联赛这种形式,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而且比赛的形式也更加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如果真的能够落实这一措施,相信会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运动习惯产生积极影响。

学校每年都会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结果直接影响到班级和学校的评价,所以老师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们在测试中获得好成绩,甚至有些老师会私下里教学生如何作弊或者走捷径,这种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提高测试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对学生健康的极大伤害。

评价体育教育成效的标准不应该仅仅是测试成绩,而应该是学生的健康状况和运动习惯,如果一个学生虽然测试成绩一般,但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那么从长远来看,他的健康水平肯定会比那些仅仅为了测试而临时突击的学生好得多,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结果性评价。

有一次,我们学校一个体育老师在体测前给大家开小灶,教大家如何在800米跑步中配体力,甚至暗示可以在转抄近道为虽然可能会在短期内提高成绩,但却严重扭曲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让他们误以为体育就是一场作秀或者游戏,而不是真正关乎健康的重要活动。

文件中提做好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监测,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保证每节体育课都有足够的运动量,才能真正起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而那些走过场的体育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会让学生形成错误的体育观念,以为体育就是轻松玩乐,没有必要认真对待。

0 阅读:2

肖子涵解说

简介:肖子涵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