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李嘉诚终于幡然醒悟了?还是被市场打痛了?
2025年3月28日,一则消息在商界炸开了锅: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原定于下周签署的巴拿马港口出售协议被紧急叫停。
这一决定不仅让原本计划在4月2日前完成的交易搁浅,也让这场备受瞩目的“超级交易”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方面,交易金额巨大,涉及全球多个关键港口的控制权转移;
另一方面,巴拿马港口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中美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外界普遍认为,这笔交易不仅仅是一次商业行为,更是一场复杂的地缘政治较量。
或者说,这就是一场中美之间微缩版的现代战争,战略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意义。
首先,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控制着全球6%的航运贸易,毫无疑问是全球海运贸易的咽喉要道。一旦这些港口被美资财团收购,美国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影响力将显著增强甚至会形成垄断地位。
中方对此高度关注,担心美资控制后可能对中国商船加收费用或限制通行,从而威胁国际贸易通道的安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明确表示,将依法对这笔交易进行审查,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
交易企业价值倍数高达22倍,这已经远超行业的平均水平了,说它是“低价甩卖”一点也不过分。同时,谈判周期仅145天且未引入其他竞购方,这哪里有竞标的样子?分明就是被美帝内定好的嘛!
外界普遍认为,李嘉诚家族可能低估了当前地缘博弈的激烈程度,试图以“在商言商”为挡箭牌,却引发了广泛的不满,现在全网铺天盖地都是对李嘉诚的亲切问候。
4月2日并非“真正的最后期限”,而只是一个可以签署协议的“最早日期”。双方仍可能在背后展开拉锯与谈判。换句话说,永远不要低估了李嘉诚的“奸商”本质,只要能有钱赚,说不准还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目前,长和集团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若终止交易,则需支付巨额违约金;若继续推进,则可能引发中资企业合作全面收缩,甚至触发《反外国制裁法》的反制措施。
行政长官李家超援引《香港国安法》施压,要求交易符合法律法规。同时,中远海运等中资企业也放风要“收购符合国家战略的港口”,摆明车马与贝莱德抢食。这场交易的未来走向,注定充满不确定性。
当国家利益与资本利益短兵相接,再精明的商人也不过是棋盘上的卒子。
这场交易的暂缓,不仅是商业博弈的暂停键,更是时代变天的警示灯。在中美地缘竞争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任何涉及全球关键基础设施的跨国交易,都将面临愈发复杂的政治风险与法律约束。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