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水浒传》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有的魅力深入人心,同时也以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悲惨结局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遗恨。
在书中,如果说谁最可恨的话,那么除了高俅、蔡京等奸臣,潘金莲、西门庆等坏人,就要说到一个非常出人意料的人物了,那就是水泊梁山的头领,一百单八将的大哥——宋江。
因为正是他的投降主义,才造成了梁山好汉们的悲剧结局,更是因为他的原因,很多梁山好汉才成了梁山好汉。
有句话说的好,梁山中除了林冲、武松等少数是被朝廷逼上梁山的,剩下的像卢俊义、徐宁等人都是被宋江逼上梁山的,甚至在宋江临死之际,还要再带走一个李逵。
不去恨害死他的高俅等人,反而担心李逵造反坏了他那名声,真是可笑。
但其实在《水浒传》这个版本中,李逵被宋江一起带走这个结局已经算是好的了,在另一个版本中,李逵的结局是更加悲惨。
倾盖如故的李逵宋江李逵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最开始这个名字并不是一个土匪的名字,反而是两宋之交一个将军的名字,原本也是宋朝的将领,但是在南宋建立之初就造反了。
密州军座杜彦、李逵、吴顺反。——《三朝北盟汇编》
所以这个李逵其实是比《水浒传》中的李逵要晚的,至于是不是施耐庵在编写《水浒传》时化用了这个名字,可能想着反正都是写反贼造反的,就把这个李逵加进来吧,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可以确定的是,施耐庵笔下的李逵,绝对是一个很纯粹的“人”。
在书中,李逵是因为在老家打死了人,逃到了江州,托在戴宗下面成了一个“小牢子”,这才安稳下来。后面成功见到了宋江,开始了自己造反的职业生涯。
其实从宋江最初结识李逵时,他的性格就可见一斑了。
在浔阳楼上,宋江给了李逵银子,知道了李逵骗自己去赌也不生气,见李逵饿了便加了李逵最爱吃的肉,这些就给了李逵一种最为缺少的东西——尊重。
李逵虽然是身大力强,凭借着一身力气也没人敢招惹他,可那是怕,不是尊重。
戴宗经常“黑厮”、“黑厮”地称呼他,一起赌的人虽称他一句“李大哥”,可见他拿钱也是会阻拦,这都不是尊重的表现。唯有宋江给了他这个尊重,所以他才会为宋江卖命。
宋大哥想吃鱼?我去给你买,没卖的我就去给你抢。
宋大哥被砍头?我去劫法场,谁敢拦我我直接砍了他。
宋大哥让我死?那我就和你一起去死,做个小鬼也跟着你。
能做到这种程度,绝对不是那区区一锭银子能解决的交情。
从此之后,宋江身边多出了一个忠实小弟,一个金牌打手,只要宋江要去做什么事,那基本都会把李逵带在身边。
哪怕是趁着元宵节进东京去找李师师,想通过她疏通宋徽宗这条门路,也要带着李逵。
按理来说,这等事情怎么能带着李逵这个几乎没有脑子的“黑厮”呢?但宋江就是带了,因为在宋江心里,李逵就是他的安全的保障。
而且,李逵还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好汉的观念”在书中,李逵出场后不久就迎来了他的第一次大开杀戒。
宋江要被在江州斩首示众了,前来劫法场的除了梁山晁盖一行人外还有一伙势力,那就是李逵。
为什么李逵一个人会被说成是一伙势力呢?
因为他造成的破坏力,犯下的杀孽完全不比晁盖等人小。
他上了法场之后,先是砍翻了刽子手,然后背起宋江就走,路上遇到的人,无论是阻拦的军士还是无辜百姓,都被他一斧子砍倒在地,这其中有多少无辜百姓是躺枪的啊。
可李逵不在乎,因为在他眼里,救出宋大哥是最重要的,至于有没有无辜之人受到波及,那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中。
而后来宋江“赚”朱仝上山时,也是由李逵去抱走了朱仝看护的小衙内,然后一斧子砍死了,完全没有在乎一个孩子是无辜的,他只在乎这是哥哥让我干的,这就可以了。
包括再后来打死了殷天锡,去请公孙胜的途中,为了让公孙胜回去而斧劈罗真人,都是李逵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只要有任务在身,那就一切以完成任务为主。至于采取什么手段,会造成什么后果,付出什么代价,那和我没关系。
有的朋友就说了,这不完全一个杀人魔吗?
但李逵的真正价值观念,却并不止于此。
在李逵回家接自己母亲的途中,遇到了一个拦路打劫的人,这个人竟然也是自称李逵,被李逵一阵嘲笑外加一顿胖揍之后,这才磕头求饶说自己其实叫李鬼。
但李逵为什么没杀他呢?因为李鬼骗李逵自己也有老母在堂,杀我一个就是杀我两个。
所以李逵才放过了李鬼,还给了他银子。
这就是李逵朴素的善恶观念体现,完全不在乎是不是被骗,只看到了李鬼求饶时孝顺的一面,至于被骗了怎么办?
那就再杀回来呗。
事实也是如此,李逵最终还是杀了李鬼,还割了他腿上的肉下饭。
这里其实就是作者想表达的李逵一种“等万物”的观念,在李逵眼里人和别的动物没区别,人肉和猪肉没区别,都是能吃的。
如果是刘唐,可能也会为了救宋江大开杀戒,最多把宋江换成晁盖;
如果是石秀,可能也会为了请公孙胜回去而暗杀罗真人,甚至做的更加隐秘;
如果是武松,更是会因为李鬼的孝顺而放过他,哪怕这个孝顺有可能是假的。
其实看到这里,李逵也只不过是梁山泊一个普通的“好汉”,最多比普通的好汉重口一点。
哪怕是吃人这种事情,燕顺、王英等人也曾是要“挖出心肝做醒酒汤”。
但李逵还真有一样最特殊的地方。
真正的众生平等就是在他和燕青从东京回来,路上得知刘太公女儿被“宋江”抢了,顿时勃然大怒,冲上了梁山,先是砍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扭头又要砍宋江。
这出戏应当是由元杂剧《李逵负荆》改编,最终也是有人假冒宋江做的事。
但这里就看出了李逵的一个特点,他行事是真的没有顾忌。
任何人,只要是违反了李逵心中的善恶观念,违反了李逵的价值观,那么他一定会出手,不管这个人是谁,哪怕是宋江哥哥都不行。
《水浒传》中,很多好汉都有吃瘪的窝囊时刻。
林冲在街上拽住了调戏自己娘子的人就要打,一看是高俅的干儿子,“先自手软了”;
杨志被王伦等人架上了梁山,面对抢了自己财物的一伙人只能好言相求,东京城内对高俅的刁难都受了下来,面对找茬的泼皮牛二更是一忍再忍;
哪怕是武松“武十回”,在得知自己哥哥死得冤屈时也是先收集证据上告县衙,实在是法律解决不了问题了方才铤而走险,亲自动手。
这些好汉们遇到了问题,首先想的是能不能有一个正当的程序来解决问题,能好好说的就不动手,甚至会咽下一口窝囊气。
如果是他们遇到了“宋江抢刘太公女儿”这种情况,大多都会上了梁山告诉宋江,然后弄清楚原委,绝对不会出现问都不问提刀就砍的情况。
但李逵不同,他是真的“不服就干”。
对于李逵来说,如果是他,那么在街上调戏自己娘子的人不管是普通泼皮还是高衙内,哪怕是大宋皇帝都没区别,直接先打一顿再说。
这就是李逵最纯粹、最朴素的一点,所有人在他眼里都是平等的,世俗的尊卑等级和他无关。
所以李逵并不是没有善恶观念,只不过他的善恶观念太过纯粹了,以至于显得和平常人有些格格不入。
但就是这样的李逵,却被宋江一杯毒酒带走了,甚至在另一位的笔下,他死的更是毫无尊严。
另类的结局清朝时期的小说家俞万春,在看了施耐庵的《水浒传》后是越看越难受,因为在俞万春看来宋江这群反贼的下场还不够惨。
于是他便自己编写了一部《荡寇志》,从原《水浒传》的后七十回开始,将宋江等人的下场写的悲惨无比。
其中的天杀星李逵,更是在汶河渡以一敌三,召忻、高梁、唐猛三员《荡寇志》原创的猛将对李逵展开了进攻,最后女将高梁一把飞刀扎中了李逵的胳膊,召忻趁势将李逵手筋斩断。
就此李逵被挑落马下,被一群军士按住绑了起来,只能不断哀嚎挣扎,如同一只被抓住的野猪一般。然后将李逵押赴京城,受了凌迟之刑。
李逵急闪不迭,早吃那镋割开左腕了赤膊身上腕筋割断……把李逵同野猪也似捆绑牢紧,抬了去了。——《荡寇志·五十四回 》
那么为什么俞万春要把一个“纯粹的人”写的这么惨呢?或者说俞万春为什么看不得梁山好汉有一个“忠义救国,为国丧命”的下场呢?
其实说白了,因为俞万春以前就跟他父亲一起当过兵,而且平定过农民起义,所以这种事情对他来说,是真的“利益相关”。
如果宋江这种都被当成起义,都受人歌颂的话,那么自己父子二人又算什么呢?
所以必须改,没人愿意动笔,那就自己来。
就这样,有了李逵不同的结局,一个在外人看来似乎悲惨,但对李逵自己来说,似乎比原来更好的结局。
因为在这个结局里面,自己是死在了朝廷的手里,是在战场上征战被俘而死的,是一个冲锋的战士。
但在原版本里面,李逵是被自己的好大哥一杯毒酒给带走的,是憋屈窝囊而死的,这对有着“众生平等”价值观的李逵来说,只怕真的比活剐了他还难受。
孔子曾有云:“朝闻道,夕可死矣。”
孟子亦云:“三军可以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
对于李逵这样一个毫无心机的匹夫来说,面对非死不可的结局,能够死在自己所为之希望的那个结局里,能够死在追求自己的道的路上,只怕也是一种好的结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