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天已放亮。黎旭下夜班回到家后,发现妻子谭丽没在房间里。他以为谭丽在另一个房间陪着儿子睡觉,便没有多想。
儿子通常会在早上7点多醒来。但这一天,儿子的房间悄无声息。这种寂静持续到8点。黎旭过去敲门,门被锁上了,无人回应。黎旭心生不安,用工具撬开了门。
房间里窗户紧闭,地上放着家人烧香拜神用的铁盘——被装满了木炭。木炭还透着火红,黎旭感到窒息。妻子和儿子躺在床上。他们身体僵硬,一动也不动。黎旭立刻打开了所有窗户,徒手抱走了滚烫的铁盘。黎旭的父亲黎锦走过来,也愣住了。黎旭在给妻子做胸外挤压和人工呼吸,黎锦拨打完120后,也开始给孙子做急救措施。但为时已晚。
谭丽与明明母子俩照片
2019年的日历上,每一页上都有家人的照片。订制日历是谭丽的习惯,以此寄托一种对新生活的期盼。
这对32岁的夫妇是在读中专时认识的,一起走过了8年婚姻之路。他们的日子并不宽裕,但恩爱有加。他们都是广州本地人,和黎旭的父母挤在广州南沙区老居民区的一套房子内。
房间里的布置可以拼凑出事发状态:门缝被胶布贴着,胶布形成了一个“L”字型;桌子上放着两份遗书和一个安眠药的空瓶子;装着碳的铁盘放在床边,周围的物品都远离了铁盘。
“她是有意不想点燃其他东西,不想带走任何东西,除了三条生命。”黎旭的头低垂着,声音很微弱。
幸福的一家三口
亲人和朋友对她的印象都是“开朗”,很爱儿子。谭丽的同事胡芳告诉记者,平时谭丽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会找朋友倾诉。“事发前,同事们也完全没察觉出她有什么异常。”
谭丽的两份遗书中,一份给她爸爸妈妈,另一份给丈夫的遗书中除了一些嘱托,也提及了她自杀的原因:“小孩跟她说想上学,不打架了,听到这句话心里好痛,想去一个没有伤害的地方,快快乐乐地生活。”
出生于2011年的儿子明明一直是这个平凡之家的疼痛。2013年,明明被确诊为患有孤独症,又称自闭症。
明明的诊断证明
对自闭症孩子而言,融合教育更利于他们的康复。黎旭将儿子送入家附近的一所民办幼儿园。夫妻俩计划一年后让明明入读南沙区的金洲小学。
入读幼儿园后的前三个月,明明的幼儿园生活还算平静。12月中旬的一天,平静被打破。明明所在的班是大二班。12月12日晚上,大二班孩子家长王莹在群里抱怨,班上有个学生经常打她的孩子。但抱怨并未引发大家讨论。次日下午,王莹在群里说:“事情搞清楚了,这个打人的小孩是明明。”她提出,各位家长可以问问自己的小孩有没有被明明打过,“小孩说被打同学有五六个。”“这位家长必须让小孩写道歉信,不会写字发视频。”王莹在群里说。
群里家长与谭丽对话截图
看到群里的消息后,谭丽很快出面回应,表示会让明明向她的小朋友道歉并好好教育他。这时,其他家长陆续出来表示自己的孩子也有被明明打的情况。
谭丽毫无办法,只能不停地道歉。王莹继续说:”我们疼爱的小孩在幼儿园已遭受到校园欺凌事件”“必须让学校领导出面解决这些问题”,“要的不是对不起,而是今后不要再听到孩子被打。”另一位家长评论。12月14日,事件仍在家长群里发酵。黎旭和谭丽当日退出了微信群。15日上午9点,谭丽和黎锦陪着明明来到幼儿园。黎锦在课室门外等候,谭丽带着孩子进了课室。“我在窗口望进去,有老师在里面,儿媳带着孙子在课室里向反映被打的小朋友道歉。“黎锦回忆,孩子们站成两排,孙子向他们点头道歉。
家长群对话截图
12月16日,谭丽写了几段解释的内容,让一位同学家长转发到家长群里,谭丽向家长们表明了明明被确诊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明明现在主要的表现是社交和认知障碍。”
“其实明明是很想跟小朋友玩的,同样他也不懂得正确方法,故出现不恰当的言语和行为。第一次出现打人事后,我们上网打电话学习什么的尝试去教导他,但干预的后果未能尽快展现。到事件爆发,他不能很好表达事情,我只能不断道歉。”谭丽称。
“请手下留情,有些言论等同于拿刀砍在我们身上,为了生存我们真的好努力,一个自闭症家庭想要活着并不容易”。她最后说道。但母亲的解释未能换来事件的平息。在没有谭丽和黎旭的家长群里,有部分家长继续发表意见。
期间,也有家长在群里呼吁:“家长孩子都不容易,多理解包容吧,这孩子情况特殊,需要老师和同学们更多的关爱”。
群里的聊天内容,最终还是传到了黎旭和谭丽的耳中。
明明就读的幼儿园
随后,谭丽通过其中一位家长在群里回应:“我会说那些话只是想大家别误会他爸不作为,别得理不饶人!人生在世总是充满未知,我期望你遇到困局时有人可以向你伸出援手,别遇到一些逼你走上绝路雪上加霜的人!”
在此之前,明明打人的事情也发生过。黎旭会惩罚孩子罚站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黎旭觉得自己也有责任,常常和儿子一起罚站。
只是这一次,被这么多家长同时反映儿子打人的问题,他有点不知所措。12月19日中午,黎锦到幼儿园接孙子回家的时候,园长向他建议,为了尽量减少明明受到伤害,让明明先在家休息,黎锦接受了建议。
明明就读的幼儿园
明明从课室被带到办公室的时候,他哭了。“平时放学他要背书包,这次从课室走到办公室也要背书包,他知道是不让他读书了。”黎锦说,当听到明明用普通话对他说“我不走,爷爷,我要读书”时,他的眼泪也流了下来。 离开学校之后,每天早上醒来,明明依然会将书包放在茶几上,穿好校服和鞋袜,刷好牙洗好脸坐在沙发上等爷爷带他去学校上课。“我告诉他幼儿园放假了,过几天带你上学。”黎锦的眼睛又红了一圈。
在家休息几天后,12月22日,爷爷还是带明明到幼儿园上了最后一天的课,参加了美术兴趣班学习。离开之前,明明送了自己画的一幅画给园长。明明画了一只鞋子,鞋子里有各式各样的东西,五彩斑斓。这是他的最后一幅作品。
明明和他的最后一幅画
“他当时知道自己没有书读了,所以画了这只鞋子送给园长,‘鞋子’是要走的意思。”黎旭对记者说。明明很喜欢画画。黎旭拿出明明的一叠画作,明明最喜欢的一幅画是家里的“全家福”:一棵树生长起来,树上的五个“小精灵”代表了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每个“小精灵”都带着不同的颜色和神态。黎旭夫妇也曾寻求过一些政府部门的帮助,但是作用不大。“不能读书等于没有机会、没有希望让儿子再进步,最后的希望都没有了。”黎旭认为,儿子的读书问题让妻子感到了绝望。“才导致了这个悲剧的发生。”“携子自杀”,并非只是谭丽才有的想法。
电影《海洋天堂》剧照
在电影《海洋天堂》的开头,李连杰饰演的父亲就带着自闭症儿子跳海自杀,而另一部关爱自闭症儿童电影《来自星星的少年》的导演胡浩波也亲耳听到自闭症儿童家长这样讲述,“当得知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的那一刻,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带着孩子一起死掉算了!”因为,他们知道,自闭症是“终身不可逆”的,这对一个母亲,一对夫妇,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电影《来自星星的少年》剧照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200多万自闭症儿童,这背后便是200万个家庭,400万夫妻,上千万亲人。自闭症孩子的生活必定是悲剧收场吗?大多数人恐怕不得不承认这个结论。
但我们仔细思考后不难发现,如果社会上每个人对待自闭症人群尤其是自闭症儿童多一些理解、包容与关爱,那么,谭丽就不会那么绝望,明明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两部温暖的国产电影替我们实现了这个美好的愿望。十年前的电影《海洋天堂》中,自闭症青年大福终于在海洋馆中找到了幸福的家园,而十年后的这个初夏,电影《来自星星的少年》中的自闭症少年小明也通过跆拳道寻回了幸福时光。
看了这两部电影,你便会发现,大福和小明,之所以收获了幸福,是因为他们身边有那么多朴实而善良的人们,在关爱着自己。
《海洋天堂》观看链接:https://www.iqiyi.com/v_19rrevxs50.html
《来自星星的少年》观看链接:https://www.iqiyi.com/v_19rxytfkmw.html
小伙伴们也可以直接上爱奇艺官网或App搜索电影片名观看。